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官网首页 > 媒体培华 > 正文
媒体培华

百度:「培华人故事」22年!培华学子→政协委员→城市记录者

日期 : 2025-10-10 点击数: 来源:百度

他是神木市政协委员、神木市文史专员神木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神木互联网协会副会长他与田锫锫是夫妻、也是校友。2025年,当选为培华榆林校友会副会长,他就是07届校友“大雄”——刘忠雄。毕业以来的22年间,他用镜头串联培华温情与故乡变迁,书写从被呵护到反哺的成长叙事。

他的故事里藏着培华最温暖的底色——是姜波理事长因口音赋予的昵称,是四口之家茶香中永不褪色的精神传承,更是镜头下神木老街与新区的时光对话,让我们共同触摸这段培华情缘。

2025年5月24日,西安培华学院榆林校友会成立,刘忠雄(右二)当选榆林校友会副会长

刘忠雄,这个更多人以昵称“大雄”相知的07届毕业生,在2025年春天有了一个新身份——榆林校友会副会长。从西安白沙路校区的青葱岁月,到扎根陕北神木的创业深耕,22年来,“大雄”这两个字,仿佛一条温暖的线索,串联起他与培华之间割舍不断的缘分。

“大雄”的由来:一个名字背后的培华情

“大雄”这个亲切的称呼,源于培华,也记录着一段师生情谊。“因为我是陕北人,有时候说话吐字不清楚,介绍的时候别人经常听不懂。”大雄笑着回忆。当时在校工作的他,因陕北口音常让人听不清本名“刘忠雄”,这份小小的困扰被细心且有爱的姜波理事长看在眼里。理事长便亲切地叫他“大雄”,这个朗朗上口的名字就此叫开,并伴随他至今。

刘忠雄与姜波理事长合影

名字的背后,是培华如家庭般的细致关怀。大雄还记得,当年自己还没考驾照,随理事长外出工作时,理事长像长辈一样叮嘱他:“大雄一定要学个驾照,这是在社会上生存必备的一个技能。”这句贴心的话,他至今记忆犹新。从名字到技能,培华的温暖塑造了他人生的底色

刘忠雄在校工作期间跟拍走访活动

双份的培华情缘:事业与家庭的双重收获

在培华,大雄收获了陪伴一生的伴侣。他与妻子田锫锫相识于当年的“培华论坛”,从活动交流到相识相爱,最终在2010年步入婚姻殿堂。“我是天天和校友在一起,天天和校友见面。”大雄幸福地说,这份双重的培华身份,让他的小家也充满了母校的印记

刘忠雄与妻子结缘于培华

如今,他们的四口之家在神木安家。妻子经营着一方雅致的小茶馆,大雄则继续用镜头追寻梦想。培华,成为了他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情感纽带

从学子到员工:培华岁月里的淬炼与收获

时光回溯至2003年,作为培华首届本科毕业生,大雄在白沙路校区度过了四年温暖的求学时光。他坦言,当时硬件设施简陋,但学校倾尽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知名教授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教会他们为人处世之道。

在校工作期间与领导同事的合影

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和突出的综合素养,大三时,大雄便进入学校招生办实习,负责宣传设计和摄影跟拍。这段经历让他将所学与实践完美结合,也为他日后回乡创业埋下了伏笔。毕业后,他选择留校工作,完成了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变,对培华的感情也愈发深厚。

学术脑力值MAX!夯实基础,抢占先机

2010年,大雄带着在培华积累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回到家乡神木创业。他从“大雄摄影工作室”起步,参与创办“神木论坛”,并最终成立了神木市一束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

刘忠雄参与多起神木地区活动

他致力于为神木建设一个城市影像库,不仅持续记录着城市的新貌,更四处搜集老照片。他希望通过新旧影像的对比展览,为飞速变迁的故乡留住记忆,用镜头为城市立传。这份情怀与担当,正是培华育人精神的生动体现。

刘忠雄用摄影记录神木

他在摄影行业扎根多年,记录、弘扬神木本土文化,凭借一系列的成就卓越,被聘为神木市文史专员、神木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神木互联网协会副会长,并成功当选为神木市第二届政协委员。他的事业,早已超越商业本身,升华为一份文化使命。

刘忠雄作为神木市第二届政协委员参会

新任副会长:从“受益者”到“服务者”的担当

当选榆林校友会副会长对大雄而言,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表示,这将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将加强校友间的互动互联,积极走访校友企业,搭建校友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桥梁。

刘忠雄(右三)受聘为榆林校友会副会长

在培华百年校庆即将来临之际,这位与培华结缘22年的校友,送上了来自陕北的深情祝福:“我在榆林祝福母校越办越好,桃李满天下!

他的故事从未止步于“成长”而是升华为“传承”的注脚在百年校庆的倒计时里,这束“一束光”不仅照亮神木的过去与未来,更将培华精神折射成更广阔的星河,让每个校友都能在光影中看见自己的青春,在传承中找到归属。大雄的成长是万千扎根基层、奉献西部学子的代表,愿他继续用影像和情怀书写下一个精彩篇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