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创新走出逆境 培华女大重获新生
90年代,培华女大遭遇了重建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姜维之勇担重任,挑起了培华女大前进的大旗,他大胆创新,“以产养教、产教结合”的办学思路让培华女大重焕生机,建设新校园,成为我省民办高校中第一个拥有自主产权校园的学校。
西安培华女子大学校址(之二)-西安市白沙路
姜维之勇担重任
提出“以产养教、产教结合”办学思路
1989年“政治风波”后,在“紧缩需求,过几年紧日子”的经济方针指导下,国家信贷规模迅速减少,学校融资遇到困难,一直列为学校头等大事的新校区建设无力启动。1990年前后的几年,成了“培华”重建以来最困难的徘徊时期。1991年6月,第二届董事会推举姜维之出任学校校长,在董事们期待的目光中,姜维之毅然担起了“女大”发展的重担。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阐明了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在这一思路的影响下,姜维之校长精心策划,并拟定了“以产养教、产教结合”的办学思路,接连成立了三个校办企业。继而采取“调整补缺七条措施”,促使非学历教育、多层次办学、联合办学以及基建、内部机制改革、招生、校办企业等领域出现转机,学校逐渐走出困境。
姜维之校长与学生交谈
建立新校园
我省首家拥有自主产权校园的民办高校
1987年,在省政府和西安市政府的支持和全力配合下,征用了雁塔区山门口乡(后改称电子城街道办事处)沙井村土地作为培华女大新校址,开始动工建设新校园。
学校在政府及50年代培华校友的大力支持下,于1992年起相继成立了新中国唯一一所由教育机构举办的银行——“西安培华城市信用社”、“西安通达房地产开发公司”、“西安培华科工贸公司”三个集体所有制校办企业,姜维之校长兼任三家校办企业的董事长。同时,任命西安通达房地产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姜哲为新校园建设总负责人,统揽学校建设工程事宜。经过几年艰苦努力,建设中的新校区初步具备了教学和生活条件。并于1994年暑假,学校整体迁入。
西安培华女子大学新校址位于西安市雁塔区白沙路南段,占地面积111.8亩,它的建设终结了民办院校依靠“租房办学”的历史,成为陕西省民办普通高等学校中第一个拥有自有产权校园的学校。
姜维之校长与第三批留日学生交谈
与日本“成安女大”互派留学生
学生留学归来奉献母校
培华是改革开放之后较早开展国际交流的民办大学。1987年,经西安市政府与日本京都市政府推荐,学校与京都成安女子短期大学(后改称成安造型短期大学)结为友好学校,达成了《互派留学生的协议》。之后,双方进行了多次互访,为中日“西安——京都友好城市”交流活动增添了新的内容。学校自1992年起按照协议向“成安”派遣了9批25名留学生。“成安”也陆续向“培华”多次派出“研修生”和教师考察团。
1995年后,陆续有多名培华女大的学生留学归来,她们有的毅然选择回校任教,有的成为国家重点大学的系主任,还有的成为知名企业的董事长,这些归国学子为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应有贡献,成为国家各行各业的精英骨干。
日本成安女子短期大学与学校签订友好交流协议(1987)
文/宫志芳
华商报A07版
2013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