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身清廷皇室宗亲,却反感别人称她“格格作家”。她一手握笔,一手为官,文章写得应者云集,官也做得闲云野鹤。她将女性特质放大到极致,却又不乏男人的硬朗与锐利。她有很多头衔:作家、县委副书记、政协委员、人大常委会委员……她有无数殊荣:鲁迅文学奖、《茶馆》最佳编剧、“德艺双馨”艺术家、“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现在她是西安培华学院女子学院院长,并接受本报专访,对现代女性的生存及情感困惑给出她的答案。
人物名片:叶广芩 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西安市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西安培华学院女子学院院长
记者眼
见到叶广芩前,我知道的大抵是:她是有皇室血统的陕西知名女作家,前阵子因热播剧《茶馆》而获最佳编剧奖。我还知道,她有点“身在曹营心在汉”,好多在北京的事都跟她有关(颁奖、领奖、触电拍剧等),很多人叫她北京的老姑奶奶。但事实是,自1986年后,叶广芩已跟陕西结下不解之缘,可算是地道的陕西婆姨。她行踪不定,一会在北京老胡同,一会在秦岭野生动物保护区,一会又在西安大学府。总之,很忙很“神秘”。
见到她时,她衣着素雅笑容很和气,跟我说“最喜欢女孩子,看着就觉得好。”我的各类问题她都听得很专心,我们几乎无话不谈,她喜欢抛出自己的答案,同时又申明仅供参考借鉴,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编剧”。对于我的“窥探”,她既有长者的宽厚又有学者的风范,一方面娓娓道来,一方面又话锋锐利。采访结束,摄影记者对我说,“以为是珠光宝气高高在上呢,原来她这么随和啊。”
作文与做人
“历经人生三境,人和文才算熟了”
60多岁的叶广芩现在又红又忙,一部北京题材的长篇小说《状元媒》正在统稿,而西安培华学院女子学院院长的职务又有百事待举。这对前不久因《茶馆》而获最佳编剧奖的她而言,新的挑战似乎又急匆匆地来了。
对作家而言,说话是最基础的本领。在我之前的经验里,对叶广芩这样经过大风大浪的场面人来说,她会表现得很得体很文化。见惯了媒体,看烦了记者,估计她说什么都是程式化,然而,谈话一开始,我有点小意外。
她说有些知识分子说话喜欢端着,在秦岭农村当县委副书记时,有个文化人跟农民讲话说“要重视老县城地域文本收集。”底下的农民还有叶广芩都蒙了,后来一问,才知道说的是要在旅游景点多卖门票。叶广芩说,这不是学问高,而是人没活透,作文跟做人一个道理,整别人不明白的词汇实际是怕人看自己没文化。
也由此,叶广芩从文几十年,她从不写高深莫测的文字,如果连乡下老婆婆都听得懂她的文,她会觉得很骄傲。《茶馆》的热播离不开叶广芩编剧的成功,“我用大众的语言去写,我跟导演说,我写的字一个也不能改。”说起《茶馆》颁奖晚会,叶广芩提起两件事,都跟作文和做人有关。一个是老舍的大女儿舒济亲自对叶广芩说感谢你,80多岁老太太对叶广芩文字的认同让她觉得自己很成功;二是《茶馆》里的男一号陈宝国一见面就给她深深鞠了一躬,感谢一起合作的日子,因为他觉得戏里戏外受益匪浅。提及这些,叶广芩说她挺高兴,但内心却很平静,因为活到现在,她觉得自己人熟了,文也熟了,外界的评价不会让她激奋。她只是说要说的话,不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像孩童一样坦荡纯真地活,在她看来这比什么都重要。
叶广芩说人生有三境: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她现在没有了少年的懵懂,褪去了青年的莽撞,剩下的就是接近真理的无畏与坦诚。
无论作文还是做人,这三个阶段迟早都会来,不同在于人在某个阶段呆的时间长短不同,从而导致眼界境界千差万别。真正走入第三境,一个人才算真正成熟,才会放下华饰,感受到真实智慧的轮回。
情感态度
“没有不能接受的情感状态”
我认为作家应该是挑剔易感的,否则文字何以有穿透人心的力量。对于女性作家,我想她们的情感线条一定细到不能再细,敏感度一定高于常人。然而,叶广芩却说“同性恋也没什么,我完全能理解,率真简单,省了多少麻烦”。
她对情感的态度很直接,认为只要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就可以,不要太注重外在形式。在叶广芩眼里,所有的爱都值得尊重并理解。
对于记者提到的当下热议的情感话题,她静静地听,然后笑笑说“情感就是内心的东西,一旦拿来讨论,就是处在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阶段了。”
但对于现代女性来说,情感问题又是最受关注并困扰的话题,对于作家而言,如何给读者传递健康真实的情感态度,如何启悟她们到达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心境。叶广芩认为,作家通过文字传输,同时也需要读者用心去体会。
采访中,叶广芩笑言作家有个本事,就是能在跟人交谈的半小时内看到对方的心灵,看出他大致是个怎样的人,而且八九不离十。当时我在想,其实别人看不看得到并不是关键,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是不是也该卸下浮华多多省视自己的内心。许多声称自己为情所困的人,如果拿出本心,是不是爱本该就是件简单的事。
朋友团
“女人要有能够托付生死的女朋友”
毕业于北京女一中的叶广芩从小就沿袭了女校里的独立精神,从1986年泪别恶病缠身的母亲后,她就一直在独立精神的支撑下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人生跨越,这期间,朋友是她宝贵的人生沉淀。
叶广芩曾从事医护,直至有天被通知“你不适合当医护”,于是叶广芩被迫离开;她曾在报社做编辑,直至有天被告知“你不适合在这里工作了”,于是当时已48岁的叶广芩不仅待业而且停发工资。这些转折点在当时算是晴天霹雳,但同时,也正是那些人成就了现在的叶广芩。谈到他们,叶广芩说,“帮你的人可能是敌人,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也是你的朋友。”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叶广芩说是那些发自肺腑有认同有助推为你着想的人。比如叶广芩在西安市文联碰到的贾平凹和陈忠实,在北京的挚友毕淑敏等。他们看到她的闪光点,不求回报地成就她,让她成为她自己。从1994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小说开始,叶广芩知道自己走上了专属自己的路,其间的感恩与感悟无需多言,都藏在朋友两个字里面。
女人是感性的,所以女人一生会碰到无数朋友。只要他或明或暗都曾成为过你的力量,他们就是值得记忆的人。除此之外,叶广芩说,女人要有能够托付生死的女朋友,也许你现在还没碰到,但一定要敞开心扉去找去结缘,这是女人的财富,它的意义超越亲情和爱情。现代女性陷在忙碌中,容易忽略深层次友情对自己的重要性,这是损失,应该警醒。
环保之道
“感谢大自然赏赐给我一副‘狼心狗肺’”
自2000年在陕西周至县做县委副书记时,叶广芩就声明自己换了一副“狼心狗肺”。生于北京长于西安的她在之前并未跟大自然紧密相联,也就是在走进秦岭后,她才意识到动物跟人其实息息相关。
换了动物心肺的她说自己灵性在增长,内心也越来越柔软。跟文联朋友去深山采风时,她拒绝捕蛇吃蛇。后来她发现很多作家都这样。叶广芩说可以把这个叫做环保,也可以理解为人放下了为人的架子,看到动物其实也有思维,跟你是平等的。当你乱食生灵时,也许祸患就会由此而生。人类屡屡出现的怪病其实就是例证之一,这是人类应该反思的。
久居都市的女性容易失去天性中的灵气,有意识地接触动物会让你或多或少触摸到柔软的情怀,放弃什么都想吃都要吃的行为,试着以动物之心去爱一个小动物,你的心会像大自然中奔跑的动物一样,获得自由与喜悦。
环保是在都市中流行的热词,叶广芩说真正的环保应该是从心灵开始并落实到行动,女性在环保路上应该是主力军,因为女人更易接近心灵,更能看得懂动物凝望人类时的眼神。
育女经
“很想做猫的鼠老大”
叶广芩的独生女是留学日本的博士,女儿网名叫“猫”,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