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媒体培华

最新新闻
当前位置: 官网首页 > 媒体培华 > 正文
媒体培华

华商报:教育繁荣历史 文明执掌天下

日期 : 2007-06-14 点击数: 来源:培华学院

——访西安培华学院执行院长姜波先生



纵观人类10000年文明发展史,“文明”的概念总是与教育和文化紧密相连。大学,对国家和社会所作出的贡献不可磨灭,无论其隶属的种族与地域,无论其办学性质为“公办”还是“民办”。西安培华学院扎根中国教育科技大省,从“新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的荣耀中一路走来,经过民办公助阶段的开拓发展,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西部十二省市区首家民办本科普通高等学校,西部首家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高校。在向着教育至高理想攀登过程中,在二十余年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中,培华人有着沉甸甸的收获与感慨。



友好捐赠:渭渭细流汇成爱海



西安培华学院占地1340余亩,建筑面积逾45万平方米,各类在校生29000余人,现设有涵盖财经、商贸、文学、艺术、法律、医学、电子、信息等八大职业门类的60余个专业。1949年8月起执教于培华的老校长姜维之教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遵循“校誉至上、质量第一、自强不息、开拓前进”的治校原则。如今,出国留学10年的姜波博士回到培华学院,经过几年的磨砺与成长,已成为培华新一代富有领袖气质与绝对号召力的掌门人。

11月5日晚8时,西安培华学院执行院长姜波先生匆匆赶到约定的采访地点。忙!在陕西这样的民办高等教育强省,每所万人民办高校的领袖人物都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忙碌。谈到即将在西安召开的欧亚经济论坛,谈到民办高等教育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姜波院长首先提到的是对外交流为培华带来的活力和发展。他说,在国家没有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外来捐赠是民办院校得以生存发展的源头之一。1984年由陕西省政协倡导,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委备案,西安培华女子大学在恢复原培华女子职业学校的基础上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女子普通高校,民办公助性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也是中宣部和全国妇联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

“当时培华女大第一个小型图书馆的设施以及图书,均由加拿大驻华使馆捐赠。”姜波院长说。回忆起1986年在西安市政府广场前举行的香港爱国人士李伟先生向学校捐赠三辆进口小汽车的情景,仍感慨万端;李幼广先生捐助现金200万人民币,在那个时代的含金量更具有雪中送炭的非凡意义。对此培华人永远记得“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句话,如果没有从中央到省市各级领导,还有海内外友人的关心,无私地为培华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培华不会有今天。西安培华学院现如今设立的“力学奖学金”、“池田大作文库”、“日野强奖学金”等均来自海内外的捐助捐赠。



友好学校:赤诚情谊培育英才



学院以育人为本,姜院长提到对外文化与学术交流的第二方面就是培华二十多年源源不断送出国门深造的学子。“办学目的就是培养人才,学校注重育人,老校长当年选拔并鼓励师生远赴重洋,让他们去看外面的世界,以便回来影响更多的人。”姜院长说,民办教育发展到今天,应该进一步推进教育的国际交流。

与国外名校建立友好学校是很多学校在介绍国际交流时常见的话题,姜院长对此却颇不以为然。“建立友好学校要不得虚的花架子,而是要看有没有给学校、给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位年轻的民学舵手言词犀利。

一贯提倡“海纳百川,放眼世界”办学思路的培华学院,自1987年起先后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的一些大学结为友好学校,互派留学生和教师。与国内外近百所知名院校建立了友好的交流与协作关系,接待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内的百余个友好团体来校参观交流。

1986年,老校长姜维之等6名代表去日本,姜院长形容这是一次“中国民办教育者到国外交流的破冰之旅”。日本队对教育的重视,对老师的重视,更加坚定了学校要把学生早日送出去学习的决心。从1991年起学院正式公派留学生,累计派出10批留学生。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公派留学生的所有学费与生活费,均由外方大学全部承担。

姜院长说最令人感动的是这些友好学校从两国人民的情谊出发,不讲索取地为中国西部省份培养人才。日本成安女子大学,对中国留学生在生活、学习上处处提供方便,不仅学费全免、食宿全包,还额外的给学生们提供零花钱。姜院长用“崇高”和“纯真”两个词来形容成安女大这样的友好学校。而所有培华公派出去的留学生,虽然均为国家统招的专科生,但他们非常珍惜学习机会,刻苦努力,成绩出类拔萃,很多都获得了硕士学位。95%留学生完成学业后回国报效祖国。

合作交流:“开放型”培华前程万里

在西安培华学院校园内,一座在建的12层建筑将拔地而起,这里将成为学院的国际交流中心,集会议、住宿、学术报告等功能为一体,几年后还将接受前来求学的国际学生。姜波院长还特别提到国际交流中心刚刚走马上任的主任秦泉安也曾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老校长支持下,走出国门深造的培华教师之一。

姜院长认为,培华下一步的目标是务实地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广泛地接触世界。突出办学特色,走内涵发展道路,进一步提高学院办学水平。

“回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出国留学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做人之本、立国之本。”姜波院长说,教育没有国界,培华人本着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结,会为更多的学生老师开拓国际视野,更好地反哺家乡。与此同时,通过文化交流,真正实现推进世界的和平、世界的和谐。走出一条中西结合、公办民办相结合,具有培华特色的路子,打造“百年培华”。

作为我国成立最早的民办院校之一,姜波院长说,培华没有很大的野心,只希望能够成为全国民办高校改革的典范,发展的排头兵。坚信政府给予的支持力度会更大,坚信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的发展,会有更多人理解民办教育、投身民办教育。相信民办教育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