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官网首页 > 媒体培华 > 正文
媒体培华

华商报、三秦都市报、西安晚报:西安培华学院:一个人和一群人的荣光与梦想

日期 : 2007-11-21 点击数: 来源:培华学院

他,22岁风华正茂走上讲台,25岁成为新中国最年轻的一代校长,“反右”运动和“文革”期间遭迫害20年,仍痴心不改;他,临近退休之年毅然勇挑重担,将个人命运与培华为国育才的使命紧紧相系,立足陕西,立足祖国大西北,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有思想、有胆识、有创新意识和饱满激情的社会英才;他,年届80高龄,被尊称为“老校长”,每月只拿3千元工资,依然故我地不断解囊救助贫困大学生、设立奖学金……他是一名胸怀坦荡的教育家,又是一名目光敏锐的改革者,正是在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鼓舞下,培华与培华人虽历经七十余年风雨沧桑,在陕西乃至全国民办教育领域,依然焕发着夺目的青春光彩与勃勃生机!
第一部分 魅力老校长
姜维之上世纪八十年代曾说:衡量一个合格的校长,首先看能否筹措来经费,这一论点当时引起争议和轰动。


执著教育矢志不渝


占地1260余亩,建筑面积逾32万平方米,各类在校生23000余人,西安培华学院建校73年。前身是成立于1933年的培华女子职业学校(校址位于西安市后宰门,现西安市中心医院)。1936年培华女职交由地方管理,性质为民办公助,后相继更名为培华财经学校(男女生兼收)、西安财经学校。1984年由陕西省政协倡导,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委备案,在恢复原培华女职的基础上成立西安培华女子大学(民办公助),当年纳入国家计划内统招,后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西安培华学院。

具有传奇色彩的校史,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培华是中国民办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这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综合性本科普通高等学校掌舵人姜维之1949年8月进入培华执教,1952年担任培华财经学校校长,此后历任西安财经学校校长、国家统计局长春统计学校校长,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校长之一。

培华的发展离不开姜维之对教育事业的矢志不渝的追求。“反右”运动和“文革”期间被迫害20年,当他重返工作岗位重新挑起培华的担子时已57岁。1984年成立的西安培华女子大学,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女子普通高校,属民办公助性质,统招院校,这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还是首例。习仲勋亲切接见老校长,谈了对女性教育的观点。赵朴初为学校亲笔题写校名。在姜维之的带领下,培华女大由在外租赁校舍,到1985年成立校办企业培华实业公司,到1987年贷款600万在沙井村征地120亩,圈了自己的校区,盖起了漂亮的教学大楼和教职工楼,2004年又在西部大学城南区建起一座宏伟而美丽的校园——长安校区。上世纪八十年代,姜维之曾说,衡量一个合格的校长,首先看他(她)能否筹措来经费,这一论点当时引起不少争议。时至今日,再来回味这句话,又有谁能不佩服他的高瞻远瞩呢。

“培华情结”血浓于水

原国务院副总理、中央统战部部长杨静仁的夫人、原国家物资部部长柳随年的夫人,杨虎城将军的女儿杨拯英等一批杰出的女性曾就读于培华。当年的老校友已白发如霜,他们重返母校看望老校长,回忆起当年求学的情景感慨万端。那时校长夫人每天在院里给几十个娃娃做饭,姜维之既当老师、又当校长,还要当班主任,那时的艰辛如今回味起来却是温馨无比。解放后,许多培华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当时学校属慈善性质,不收学费,在培华就读改变了许多孩子的命运,他们中许多人成长为国家经济岗位上的精英和国家经济战线上的中流砥柱。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我省有19位厅局级以上领导是培华的校友,8名正厅级干部回母校轰动一时。杨静仁曾为培华题词:培育巾帼英才,为建设两个文明服务。原兰州军区政委、中国军事科学院政委温宗仁上将为培华题辞:培育英才、振兴中华!

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社会经济建设的人才,姜维之带领下的培华的成功还在于紧跟国家政策,及时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的人才。培华的“以产养教”也颇具特色,校办企业培华城市信用社、通达房地产开发公司和通达科工贸公司,为培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有人说,老校长姜维之的魅力,在于他从教大半个世纪,教龄整整58年的积淀和人格魅力所在,学生七、八十岁了还回校看望校长,这正是血浓于水的培华情结。没有老校长就没有培华。

热爱国家教育事业、尊重教育规律、尊重知识分子,学校盖起了家属楼,姜维之总是让教职工先住。姜维之的孙子姜波说,他1岁起跟随爷爷奶奶,从小在简易楼里长大,直到2000年出国留学归来,爷爷一家依然挤在狭小的住房里,水、厕均不到户,夏天需要从公共水房用管子接水冲凉。

老校长经常教育后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无私奉献,不索取回报。他对财富不追求,也坚持不给后人留财富的观点。现在他依然只拿3千元月薪,所有医疗费、个人开支全部自己承担,从不在学院报销。不仅如此,他还经常拿出个人积蓄资助贫困学生,出资10万元设立“姜维之奖学金”、10万元用于奖励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优秀者。老校长现在除了视力不太好,思路依然非常清晰。家中悬挂的一副中堂吐露了他的心声: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下九泉。

第二部分 融入新的办学理念

姜波,西安培华学院副院长,这位放弃百万年薪回陕效力的年轻“海归”说:培华将继承和保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办学理念。

民办教育者首先要成为“五家”

利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教育大省这片沃土,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在全国一直居于领跑地位,接班人断层是不少民办高校正在考虑的问题。曾在海外留学10年的姜波,经济学博士,曾为我国成功引进高科技项目10余项。2002年学成回国后,他放弃了在上海年薪百万的个人发展机会,反哺家乡,紧随老校长耕耘在中国民办教育这片热土。现任西安培华学院副院长、董事会董事兼秘书长。

谈到民办教育家具备的素质,姜波说,从事民办教育要使自己成为“五家”:首先是教育家,必须懂得教育规律,尊重知识分子;其次是企业家,要懂市场,培养产、学、研结合适应市场的人才;再次是革命家,姜波说,老校长32岁被打成右派,到了52岁也没有低头,57岁又接过培华的担子,一生对教育执著追求。他,既是老教育家,又是年轻的党员,59岁入党,忠诚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他具有革命家精神、半个多世纪以来斗志不减;第四是思想家,不仅懂教育规律,还是先进思想的传播者。老校长一直秉承“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治学理念。他的思想影响着身边的人、所有学生和所有教职工。最后是战略家,随时把握时代的脉搏,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老校长1949年8月参加工作,与新中国同步,以非常冷静的心态,百折不挠,对国家和政府高度理解和支持,《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时,称姜维之为“中国民办教育拓荒者”;原陕西省省长程安东盛赞姜维之为“民办教育的先行者、社会办学楷模”。

姜波说,民办院校办学者需要脚踏实地,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办教育为了什么?办教育是为了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为党和国家培养输送人才!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说培华在许多事情上均走在前列,体现了一大批人对培华的情结,对中国民办教育事业的情结。几十年培华精神和老校长的办学思想,培华人肯定是继承和发扬,时刻不忘肩负着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第三部分 培华明天

1985年当630位培华老校友热泪重逢时,他们中87%是国家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2006年86级学生向母校赠匾“启智铸魂,天下圣业”。

热爱生活志存高远

  多年来,姜维之和学校老师一直教导学生们“生命第一,学习第二”。乍听之下,这与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追求高分成绩的观点似乎也有些步调不一,但仔细剖析之下却蕴藏着大道理和大智慧。他所强调的“生命第一”,劝诫学生们珍惜时间,关爱生命,做有爱心的人,关爱别人,关爱自己。特别是在当代大学生步入“独生子女时代”,普遍存在承受能力、与人沟通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比较差等问题,“生命第一”更显得可贵。

“学习第二”相对于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而言。学生孙晓宁换肾,老校长从个人积蓄中拿出4万元捐助。西安培华学院红十字会,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爱心学生组织。在培华学院校园论坛里能够清晰捕捉到他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身影,一名即将毕业的学子在网上留言:“我不知道你们的名字,但我要感谢你们!因为你们将爱传递给需要爱的人们,这种精神是可贵的。我真的很敬佩!请允许我向你们鞠躬!当我看见我们的学妹被白血病困扰的时候,你们最先伸出了友爱之手。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