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专业建设是构建高水平本科教育、培育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西安培华学院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按照“需求导向、产教融合、特色引领、创新发展”的总要求,以适应市场与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OBE”教育理念为抓手,大力开展专业升级改造,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不断提升“在校学习体验感好、学生优质就业率高、用人单位满意度高”的培养成效,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为帮助社会各界深入了解学校的专业建设成果,特推出“专业建设巡礼”栏目。
第十三期 通信工程省级一流专业:深耕ICT教育21载,培育一流应用型通信人才
通信工程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在5G、人工智能(AI)、云计算、网络安全、物联网等融合发展背景下,通信产业已成为智能时代的基础保障。西安培华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深耕ICT教育21载,以“产业需求+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竞赛创新”为驱动,构建了“校企共育-认证赋能-高质输出”的良性闭环。
综合改革结硕果: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多点突破
西安培华学院通信工程本科专业自2004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立以来,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先后获批陕西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7年获批为省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2019年获批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实力备受认可,被艾瑞森校友会评为通信工程专业2025中国六星级应用型专业(6★,A++),跻身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行列,雄居校友会2025中国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排名(应用型)首位,综合排名与办学水平顶尖。专业建设多点突破:获批教育部“第二学士学位教育资格”,入选首批开展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专业教师团队荣获“省级教学团队”,专业实验室获批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西北大学共建的“电子与通信工程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获批为省级研究生培养示范工作站。
国际认证赋能:构建OBE导向的应用型课程体系
2018年底,学校启动通信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国际范式工程教育认证建设基地”,率先在同类院校中启动对接国际标准的专业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严格遵循国家通用标准的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近年来,专业建设聚焦国际认证标准,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依据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完成了对2019版、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的持续改进;同时根据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毕业要求达成评价、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等多维度评价标准,对教学全过程进行持续改进,为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通信工程“国际范式工程教育认证建设基地”启动会
产教深度融合:政企校协同打造“订单式”育人生态
本专业紧密对接西部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打造特色培养体系,深化政企校合作。专业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科研合作平台,开发校企共建课程和行业企业课程资源库等;同时共建特色产业学院,依托华夏鲲鹏信创产业学院、低空经济航空产业学院、华为ICT现代产业学院,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应用能力为核心,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共建专业、团队与教学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协同育人、按需定制”的人才培养特色。

中兴通讯公司西北首家校企合作院校签约仪式
专业通过标杆合作,构建育人生态。2013年,与中兴通讯共建“西安培华学院中兴电信学院”,成为西北地区本科高校唯一共建的二级学院,打造中西部通信类示范重点专业。2021年,与华为共建“华为ICT学院”,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和5G领域深度合作,引入技术资源优化课程体系,提供优质实训、认证及就业通道,2025年3月成功晋级“领先级华为ICT学院”。专业通过校企“共建专业、共定标准、共享资源”,贯通“岗-课-证”链路,构建“教学-竞赛-就业”全链条生态,实行行业专家和校内教师“双导师制”,让企业工程师深度参与教学管理全过程。


华为“领先级”ICT学院授牌仪式
省级平台支撑:双师型师资与千万级实验基地协同发力
通信工程专业师资力量雄厚。2015年专业教学团队获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团队硕士学位占比100%,高级职称教师超50%,90%以上为“双师型”教师。近半数教师拥有华为、中兴、爱立信等国际头部通信企业背景。
专业实验条件优越,与中兴通讯共建“省级通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所在学院获批“省级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中心占地约1920平方米,设备总值超1700万元,拥有移动通信、光宽带接入、数据通信、现代电子技术开发等17个功能先进的专业实验室。深度合作华为、讯方技术、中煤航测遥感等知名企业,共建产学研一体校外实训基地,有力支撑实践教学。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部分实验室
岗课赛证融通:以赛促学+证书赋能的双创培养模式
专业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练”,拓展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华为ICT大赛、“大唐杯”移动通信技术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结合课外科研、社团活动及创客实践,推动课内外融合、学赛互促,显著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跨学科创新能力。专业平台支撑促融合:依托省级众创空间“西安培华学院创客中心”,加速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以大赛激发学习自主性与创新性,实现“学赛结合、教学相长”,驱动教学改革与学生卓越发展。证书赋能提技能:实施“1+X”华为职业认证体系,学生广泛考取华为数据通信、AI、鲲鹏应用、大数据、智能计算等证书,在校生资格证书获取率达85%以上。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部分获奖证书

华为数据通信与AI等职业认证部分证书

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技术大赛部分获奖证书
精英培育显实效:育人实效铸就卓越口碑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子、通信、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服务领域,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督导、运维及项目管理等工作,旨在为通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服务商及ICT高新技术企业输送专业技能扎实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专业就业前景广阔,升学通道顺畅: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比例持续提升,录取院校包括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东华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知名高校。育人实效卓著:第三方调查(2020年)显示,毕业5年平均薪资居全校专业之首。考研上线率连创新高:2022届达15%,2023届跃升至23%,稳居全校理工类专业前列。

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毕业生部分就业单位
校友(部分):
杜耀东,中共党员,2009届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陕西省优秀毕业生。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西安市分公司低空经济处处长,陕西省无人机技术协会副会长。
张顺兵,2009届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任职四方集团总裁,负责创办西安通海瑞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兼任西安通海瑞能公司总裁。
杨柳,中共党员,2020届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政企信息化工程师。工作期间,获得“青苗奖”,获得“优秀设计奖”4项。
袁振,中共党员,2017届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2019年考入天水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2022年继续攻读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现已发表论文10篇,其中EI收录6篇,SCI收录1篇,北大核心1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