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国家统计局长春统计学校的历史脉络,校方多方寻访史料、细致梳理文献,不仅清晰勾勒出学校的办学全貌,更持续补充、完善了百年培华在北迁长春办学期间的发展轨迹,让这段校史得以更完整、准确地呈现。
1951年培华职校被政府接收并先后更名为西安市第一财经学校、西安市财经学校后,全体师生满怀激情投入到为西北地区培养财经人才的光荣任务中。经过几年的培养,西北地区财经人才缺乏得到极大缓解,并逐步饱和,上级考虑将财经学校改制为普通中学。当时国家统计局正准备在东北组建统计学校,姜维之校长赴京拜访了时任国家统计局局长薛暮桥,向他汇报了学校情况。经商议,财经学校整体迁往东北组建国家统计局长春统计学校。1956年7月在得到高教部和国家计委指示后,西安市政府同意将西安财经学校迁往长春。姜维之、郭育人等校领导率领20余名骨干教师奔赴东北,开启了组建国家统计局长春统计学校的历程。

1956年7月,西安市财经学校向西安市教育局报告,准备迁往东北长春。报告中记录迁校原因为“上级指示”
1.民盟成员教师关系转接证明。学校寻访到8张民盟成员转移组织关系通知存根,是民盟西安市委在1956年9月25日为西安财经学校教师姜维之、朱承俊、李铮白、李桂岩、韩斌、郭光祖、唐戴勤、李守纯等8位民盟成员开具的转移组织关系通知书。


8张民盟成员转移组织关系通知存根
姜维之时任西安市财经学校主持日常工作副校长,朱承俊时任教导主任,李桂岩时任总务主任,李铮白、韩斌、郭光祖、唐戴勤、李守纯时任教师。8位民盟成员组织关系因为工作调动到长春统计学校而转移到民盟长春市委,姜维之后任长春统计学校副校长、郭育人担任党组织负责人、朱承俊担任教务长并兼任民盟小组组长。这8张转移组织关系通知存根进一步证明了国家统计局长春统计学校的骨干教师及管理团队是在西安财经学校的基础上组建的。

财经学校教员韩斌老师经姜维之校长介绍加入民盟的审查表,韩斌老师于1956年随姜维之校长一行赴东北长春组建国家统计局长春统计学校
2.学生在校合影照片。学校还收集到了2张长春统计学校1958年4月的老照片,其中一张是学校女子篮球队合影。据有关资料介绍,学校条件简陋但课外活动较为丰富,设置了篮球场和排球场,乒乓球运动开展得较好,还成立了一支乐队。另一张照片是师生在教学楼前的大合影。两张照片均是1958年4月,应该是学校停办解散前夕留念所拍摄。


2张长春统计学校1958年4月的老照片
3.《履迹奋行——长春民盟六十年史录》(以下简称“史录”)相关记载。学校从《史录》中查找到长春统计学校有关史料。在第一章第四节“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三部分“基层组织沿革”中有记录,长春统计学校1956年9月成立民盟小组,朱承俊任组长,1958年学校停办导致民盟组织建制取消(46页);

《履迹奋行——长春民盟六十年史录》第46页中记载长春统计学校于1956年9月成立民盟小组,朱承俊任组长
在长春工业大学板块描述中,找到国家统计局长春统计学校教师李铮白的情况(李铮白老师在西安财经学校时期就是学校的骨干教师,还被评为市级优秀工作者)。长春统计学校停办后,教师进行了重新安置,一部分回到西安,一部分分流到其他学校,李铮白就安置到了长春工业大学的前身长春工业专科学校(1958年由长春汽车技术学校更名而来),1979年后还担任该校民盟组织负责人(45页)。
特别珍贵的是,在《史录》的第五章第二节“参加政府工作”中记载,民盟盟员在各级人民政府或司法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对参政民盟盟员名单进行了汇总。其中在第158页记载有:姜维之是国家统计局长春统计学校副校长(1956-1958)。后来又从长春民盟出版的《肝胆情深——长春民盟50年》画册的第31页中也有姜维之担任长春统计学校副校长的记载。这是目前找到关于姜维之担任长春统计学校领导职务最直接的证明,进一步印证并丰富了长春统计学校的历史,证明了与培华的血脉延续。


《履迹奋行——长春民盟六十年史录》第158页及《肝胆情深——长春民盟50年》画册第31页中关于姜维之担任长春统计学校副校长的记载
4.《长春市志》有关记载。由长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写的《长春市志——教育志》也有相关记载。在《教育志》第八章“中等专业教育”第一节“沿革”章节中,查询到了1956年长春市中等专业学校一览表。通过此表找到了长春统计学校的记载。通过本章节描述,1956年长春市共有中等专业学校13所,中央各部门办学的有10所,长春统计学校就是其中1所,但是办学部门被错误地写成了财政部。《教育志》中关于长春统计学校的记载,进一步证实了国家统计局长春统计学校的历史史料。
5.国家统计局长春统计学校结业证书。学校还收集到一张学校在1958年4月给学生李仁出具的结业证明书。这是目前收集到的唯一一份学生结业材料,相当宝贵。此外还收集到两张统计学校的理发票存根,也反映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生活状态。

国家统计局长春统计学校在1958年4月给学生李仁出具的结业证明书

国家统计局长春统计学校的理发票存根
6.邱绍明同志传达讲话精神的记录。学校收集到一份《邱绍明同志传达的宋洁涵书记在三月二十九日听汇报时的讲话精神》报告。这份报告是原国家统计局长春统计学校校长邱绍明(时任吉林省统计局副局长)传达宋洁涵书记在三月二十九日听取王开同志汇报全国统计局长会议精神时的讲话,在报告的第六段提到了长春统计学校。原文是:当汇报到国家统计局建议恢复“长春统计学校”时,宋洁涵同志指出可以在哪个财经学校办个小班,先招几十人,慢慢来,要注意培训干部。报告中提到国家统计局想要复建长春统计学校,由此可见对长春统计学校非常重视。
7.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管理中心有关史料。学校还寻访到了由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管理中心编辑的《国家统计局5所统计学校专辑》文集,进一步丰富了长春统计学校历史。根据《专辑》介绍,国家统计局当时在全国成立了五所直属统计学校,分别是南昌统计学校(江西财经大学)、西安统计学校(西安财经大学)、重庆统计学校(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上海统计学校、长春统计学校。其中长春统计学校是招生最少也是成立最晚的。


《国家统计局5所统计学校专辑》中记载国家统计局当时在全国成立了五所直属统计学校
长春统计学校成立之初,学校的校址在长春市开运街宽平大桥附近借用的一所干部学校,1957年初搬迁到长春市斯大林街77号(今为人民大街3623号)原伪满洲国民生部办公楼,该楼目前仍在,归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院使用。学校的校址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据《长春国宝文物集萃》记载,伪满洲民生部旧址在今人民大街3623号,2007年被确定为第六批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统计局5所统计学校专辑》中记载长春统计学校成立之初的校址
根据《统计文史》“长春统计学校简史”介绍,担任校长的是原国家统计局物资分配统计室秘书主任邱绍明,党组织负责人是原西安财经学校副校长郭育人,主持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是原西安财经学校副校长姜维之,教务长是原西安财经学校教导主任朱承俊。

《国家统计局5所统计学校专辑》中记载的长春统计学校校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
1956年9月,学校招收了唯一一届学生298人,分成8个班,生源全部为吉林省。1958年3月根据中央指示,国家统计局将所属统计学校移交地方管理,学生提前分配。长春统计学校学生由吉林化学工业公司下属企业接收。《统计文史》“长春统计学校简史”中还收录了一些学生的回忆文章。其中一篇《在长春统计学校的生活》(刘成喜,原任吉化集团党委书记助理,1999年退休)介绍,学校很重视专业学习,对于考试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按照一定比例报送到东北财经大学。这对学生们的吸引力非常大,学校因势利导,学风学习抓得非常紧。可惜的是,由于提前毕业,学生们没有实现上大学的愿望。
在《统计文史》的最后,还刊发了一篇徐慧民撰写的《三番求史——寻访长春统计学校侧记》文章,记录了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管理中心编写组寻访长春统计学校历史的经历。其中还提到了编写组到访西安培华学院调研的过程。在文末说道,“长春统计学校的寻访,难度最大、历时最长,我们几乎调用了所有能用的资源,甚至产生过放弃研究的想法。可我们知道,若想在历史的河床上发现梦寐的珍宝,便只能做一个孤独的行者,在夜深人静时,挖开一些坚硬的泥土,去寻找或许存在的碎片”。

在《统计文史》刊发了徐慧民撰写的《三番求史——寻访长春统计学校侧记》
这段文字如同一束穿透时间的光,让我们心潮澎湃。历史从来不是冰冷的文字,它记录着岁月的褶皱,更见证着时代的奔涌;它传承着先辈的热忱,更诉说着创业的艰辛。通过对统计学校的各类资料的整理,进一步丰富了国家统计局长春统计学校的相关史料,也进一步证明了国家统计局长春统计学校是“培华”的血脉延续。长春统计学校是百年培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段,这一段历史记录了学校曾经作为国家统计局直属学校的辉煌,也见证了培华践行“听从国家号召、为国培育英才”的铮铮誓言,在时代的长卷上留下了培华人的豪迈足迹。
对历史最深沉的敬畏,从来不是将过往封存于历史的角落,而是让那些曾照亮前路的奋斗足迹重新鲜活,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生长出更壮阔的辉煌。当我们俯身凝视百年培华的年轮,每一圈都镌刻着民办教育的坚韧求索与奋力前行。我们要倾尽心力去挖掘那些散落在时光里的奋斗历程,挖掘、保护、完善百年培华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因为我们深知,这些不仅是一所学校的记忆,更是这个国家教育史特别是民办(私立教育)史上生生不息的脉动。
文/党委宣传部 蔡亮、霍元敏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