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需要创新,学习需要实践”这是大多数青年教师的共识,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他们积极探索接地气、实践指向强的教学操作手法,走出课堂,融入社会成为应用型课堂的首选手段。
近日,我校传媒学院杜萍老师将新闻采写课搬到了位于铜川市东南约15公里的古镇陈炉,在这个具有1400年陶瓷烧制的历史古镇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而又鲜活的新闻采访写作课。
清晨,天微微下着小雨,同学们带着相机、拿着纸笔还有航拍设备在杜老师的带领下,乘坐大巴车前往古镇进行实地采访。同学们首次外出采访的激动心情难以抑制,行车途中正在有说有笑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件突发事件。

在铜川通往陈炉的途中,由于修路,路政设了限高路障,同学们乘坐的大巴车由于超过高度不能通行,此时的同学们却以一个新闻人的身份对这一突发事件进行现场报道,有拍照的、有发朋友圈的、还有现场直播的,总之,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最后在路政人员的指引下,“采访团”一行另辟蹊径,顺利到达采访地点。

稍作休整之后,同学们迅速地投入到了采访调研工作中。采访环节并没有做特定安排,按照杜老师前一周带领同学们做的采访准备,大家自行分队进行选题和采访。
同学们先后采访了多位当地村民,提问、拍照、做记录......将课堂上讲述的这些采写基本功发挥的淋漓尽致,村民的朴实与热情使同学们的采访更加如鱼得水。

经过近五个小时的自由采访,陈炉这座被誉为“东方古瓷巨镇活化石”的小镇基本面貌呈现在了同学们的脑海中,它1400年绵延不熄的炉火、依山而筑布满梁峁沟坎的窑洞、用废弃匣钵和残破水缸堆砌的罐罐墙、碎瓷片铺就的小路成为了同学们心中的标签,对完成下一步的写作任务做好了铺垫。
回到课堂上,结合《新闻采访写作》理论知识,杜老师对同学们的这次外出实践活动进行了点评。“一次完整的采访活动,首先需要大量的课前准备,其次就是细致认真采访,最后将所有材料串联起来完成稿件的写作,首次外出实践,我们做的很周全”,她这样给同学们说。她还说,这次实践教学很受同学们的欢迎,也契合了我们的专业培养目标。
而同学们也纷纷表示,在这次的活动中收获丰富,获得了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希望以后可以多开展同类型的活动,让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

作者:新闻学1701肖旭 指导老师:杜萍 编辑:吕一 来源: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