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耀峰院长在传媒学院开学典礼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
作为年龄长你们一辈的过来人,我向初来乍到的同学们作几点入学提示:
一、立足当下
同学们走进美丽的培华校园,应该庆幸自己能有如此优越的成长环境。要知道,还有多少想上大学而没有走进大学校门的同伴;要看到还有不少上了大学而学习生活条件不如你们的同学。
你们年轻,拥有打开世界甚至宇宙门窗的青春护照,这是生命赋予每个年轻人的年龄特质。我在知青下乡时,听到老农民讲“三十无主业,四十不建房,终生穷苦忙。”当时不明白其中道理,生活中悟出这是农业经济时期的人生哲理,正如古诗汉乐府所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同学们应该牢记“万里征程,始于足下”的古训,牢记父母含辛茹苦、省吃俭用供应你们走进大学的希望;知道老师们苦口婆心教导你们的真挚用心;感受同学之间激烈竞争的氛围。抓住当下学习机会,全身心投入,认真学习,由培华出发,在当下有限的大学时段里,创造自己无限的人生价值。
二、成全自己
人的一生真正能做的,只有一件事 ,这件事就是一个人来到这个世间上的使命。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唤醒每一个孩子心中的潜能,帮助他们找到隐藏在体内的特殊使命和注定要做的那件事。
你们走进大学,就要在老师教育引导下,在同学相互启迪下,在知识理论的验证中,发现、寻找、找到自我人生的特殊使命和注定要做的那件事,明白自己这一辈子是干啥的?能干啥?
当找到并认识到自己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们就会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你们就像在自我奋斗的茫茫大海中,树起了一座灯塔,指明了自己前进的方向,照亮你们前行的航程。
培华学院不断推进的教学改革,正是为了适应成全学生的教育方式。在这里,教师很少像中学老师那样给你们讲解知识点,而是不断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导你们自己得出结论。你们的阅读、思考和写作的量很大,但很少要求你们去死记硬背什么东西。
培华的学校教育是一个观察、发现、思考、辩论、体验和领悟的过程,你们在这个过程中,会逐步掌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资料、得出结论的技巧和知识。只要是你们自己领悟的知识点,不仅终身难以忘记,而且能够举一反三。这就是老师和家长们迫切希望你们在大学生活中切实“成全自己”。
三、利于他人
这里,我邀请同学们伸出右手,共同参与一个英语单词与中文意会的游戏,从食指开始数数:“One Two Three Four”;请弯动四个手指,用中文象形思维意会理解四指弯曲,用英文说出四指意会形象的英文读音“wonderfully”!
这个游戏寓示,大凡精彩的,极好的事情,都需要曲着身子谦卑为怀;请同学们再做抓握动作,看看手指是否都有弯曲?这种弯曲,低头,正是利于他人、相互协作必须具备基本的谦卑心理。凡能抓住机遇,体现自身价值的人,都具敬畏之感,都持歉卑之怀。
当同学们拥有高尚的情操,又过着俭朴的生活,并心怀谦卑,那么你在培华的学习生活一定很充实,就很容易与各方相互协作。譬如室友们,作息时间,个人好恶,生活习俗,都会忍让包容,利于他人,相互协作;譬如学习,师生之间的也会密切协作;生活更需要与食堂烹饪师傅和端菜取饭服务员的友善协作;学校活动需要班组之间团结协作等。
四、心存感恩
人间感情实质是利己的起端,感恩的归宿。人人都爱妈妈,因为妈妈孕育了我们,生产了我们,哺育了我们,护理了我们,教育了我们,养育了我们,又含辛茹苦把我们送进大学。妈妈对我们无私的爱的奉献,满足了我们生育成长的内在需求,对我们来说是利己的;而我们对妈妈的爱,是成长的每时刻感受到妈妈的呵护经我们成熟的心油然而生的纯真的灵魂感恩,对彼此来说,已是纯粹无功利的精神归宿。
心存感恩的人,看世界万物与常人不一样,终南山一位资深的寺院方丈说:“佛观一碗水,八万七千鱼。”是说常人喝水只看到水,而佛陀看到的却是水中微生物的生命,所以感恩水,自己的生命是由这么多小生命供养而活着,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感恩生命呢?
之所以倡导同学们修为感恩心,就是要你们心存感恩,善待世间一切。当你们心存感恩时,就很容易理解家长含辛如苦供养你们上大学的殷切希望;就会理解老师们苦口婆心教育,严格要求管理的执着理想;就会对同学之间的创新成绩化解嫉妒而追赶超越;就会对反对你或为难你的人以德报怨,化解学习生活中不必要阻力和麻烦。
同学们若能诚实地按照这样的入学提示去实践,相信四年后,你们在坐的各位学子走出培华学院大门时,个个都是心存感恩,身肩才艺,有使命,敢担当,有作为的抢手人才。
杜耀峰2017.9.20.于培华学院图书馆报告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