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官网首页 > 培华要闻 > 正文
培华要闻

省级教学名师武宏志教授带你初探“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法”

日期 : 2017-03-31 点击数: 来源:培华学院

3月29日下午,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逻辑学教授、延安大学21世纪新逻辑研究院院长武宏志教授在明德楼报告厅为近300名教师作了《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法》的专题讲座。

《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法》的专题讲座现场

武宏志教授介绍了批判性思维的起源和界定,批判性思维在21世纪技能中的地位,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批判性思维与教育,批判性思维与公民素养,批判性思维与中国文化等。他阐述批判性思维教学的一般理念,批判性思维独立课程,批判性思维注入法和混合法,批判性思维课程设计等。武教授还提出批判性思维的三环节:怀疑、多元意见、判断。他指出,批判性思维是21世纪的新技能,是教育的目标,是创新,也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要把学生培养成:批判性思维者、交流者、合作者和创造者。

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逻辑学教授、延安大学21世纪新逻辑研究院院长武宏志教授作报告

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娇萍教授总结了本次讲座的主要精神,阐述了帮助教师建立批判性思维及批判性教学运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武教授的报告表示衷心地感谢。她指出,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是本科教育非常重要的或基本的目标。开展本次讲座是希望教师在建立起批判性思维之后,能够帮助学生构筑批判性思维技能。她强调教师必须明确地教,结合内容教,给学生实践它的机会。讲座结束后,武教授同部分与会教师进行了深入地交流。

文/教师发展中心供稿 图/王凯

人物链接:

武宏志(1957—),男,陕西榆林人,延安大学21世纪新逻辑研究院院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逻辑学教授,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教育分委员会(筹)委员,曾担任延安大学政教系主管教学副主任,延大教务处处长,科研处处长,政策研究室主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批判性思维和非形式逻辑(含法律逻辑)。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25篇被《逻辑》、《法理学、法史学》全文复印。著有《谬误研究》(1996)、《非形式逻辑导论》(2009)、《批判性思维》(2005, 2010, 2016)、《论证型式》(2013)和《批判性思维初探》(2015)等。获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7),第六届金岳霖学术奖二等奖(2015)。学术成就被写入《当代中国逻辑学研究(1949—2009)》(2013)和国际权威手册Handbook of Argumentation Theory(《论辩理论手册》,Dordrecht: Springer, 201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