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上午,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发起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院长曹勇安在我校维之图书馆为第一期应用型课程建设研修班学员作了“应用型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主题报告。

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发起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院长曹勇安作报告
曹勇安教授从教育是什么谈起,详细分析了学校、老师、及格的含义,强调转型就是要转观念、变规矩、出特色。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知社情、知学情,要面对有差异的学生、设计有差异的课程、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他引用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名言,表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所以学生工作处是学校的第一处。结合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曹勇安教授强调,教育的关键是要注重学生做人做事的能力。

报告会现场
报告中,曹勇安教授详细解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他认为课程是以社情为依据、学情为基础的“生态系统”和完整的学校文化,具有动态性、对话性、情境性、生长性特征。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应用型教育模式、课程建设原则、课程建设目标等方面入手,曹勇安教授向大家阐释了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实践,他强调:课程实施有效性的关键在教与学,教师要手把手、放开手、育巧手,手脑并用;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学会做,学做合一。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曹教授向学员们展示了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隐性课程(学校文化)和显性课程(教学方案)相得益彰的课程体系建设。随后,以“炒土豆丝”为例,生动形象地阐释了应用型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以“五香茶叶蛋”为例,分析了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曹勇安教授与我校理事长姜波博士合影
讲座最后,曹勇安教授表示,我们处在理念过剩时代,成功的关键是要将理念转化为实践,他引用马云的话告诉大家,要想成功就是要做别人没能做到的事。曹勇安教授的报告生动活泼,深入浅出,有理有据,更有自己亲身的教学和管理实践作基础,受到与会人员的热烈欢迎。
文图/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