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培华要闻

最新新闻
当前位置: 官网首页 > 培华要闻 > 正文
培华要闻

我校师生参加“马栏颂”清明节公祭活动

日期 : 2013-04-03 点击数: 来源:培华学院

4月1日,由陕西省红色文化研究院,中共旬邑县委主办,陕西抗小文化投资有限公司,陕西三秦儿女红色讲师团及我校共同承办的“缅怀历史追先烈,再举红旗有后人—马栏颂清明节公祭活动”在马栏革命纪念馆隆重举行。参加活动的领导及嘉宾有: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处处长雷学军,中共旬邑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胡烨,马栏革命旧址管理委员会书记刘双存,管理处主任魏伯平,政协第十一届陕西省委员会常委、陕西省红色文化研究院理事长、我校理事长姜波,刘志丹、胡乔木等革命先烈的子女、亲属代表,马栏的革命后人及我校大学生代表,仪式由陕西三秦儿女红色讲师团团长王放主持。

政协第十一届陕西省委员会常委、 陕西省红色文化研究院理事长、我校理事长姜波在公祭仪式上讲话

政协第十一届陕西省委员会常委、陕西省红色文化研究院理事长、我校理事长姜波在公祭仪式上讲话。他指出,马栏是我党在革命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是圣地延安的前沿哨所,这里铭刻了我党的红色历史,也给我们留存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谆谆教诲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国上下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时刻,积极弘扬我党我军的光荣革命传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作风,把这种精神和作风贯穿于实际工作当中,为建设“三强一富一美” 的新陕西做出积极贡献。

旬邑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胡烨讲话

旬邑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胡烨简要介绍了旬邑起义和马栏革命历史。他讲到,马栏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留下了刘志丹、谢子长、贾拓夫、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马栏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是圣地延安的前沿哨所,是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政治、军事、经济中心,马栏又是革命英才的“红色摇篮”,陕北公学、鲁迅师范、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等学校先后在这里开办,为中国革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人才。

陕西三秦儿女红色讲师团团长王放主持仪式

旬邑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胡烨和政协第十一届陕西省委员会常委、陕西省红色文化研究院理事长、我校理事长姜波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全体参会人员在马栏革命纪念碑前庄严宣誓。

随后,《马栏颂》文艺演出正式开始。由京陕两地的革命后人和我校大学生艺术团集体朗诵的《马栏颂》,抒发了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由陕西三秦儿女红色讲师团团长王放宣讲的《爱在烽火连天的岁月》,讲述了保小校长方向知感人而伟大的一生;党心演唱的《最美的歌唱给妈妈》表达了对党和祖国妈妈地深情眷念;石琼仙宣讲的《让英雄回归历史,使正气永驻人间》讲述了陕西省的《十三省》刘仁杰烈士的英雄事迹;由胡乔木同志诗作《希望》改编的歌曲寄托了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年人的无限希望。

活动结束后,全体人员参观了马栏革命纪念馆,瞻仰了革命遗址。马栏精神像延安精神一样必将激励我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政协第十一届陕西省委员会常委、陕西省红色文化研究院理事长、我校理事长姜波同参会人员参观马栏革命纪念馆

合影留念

链接:马栏革命旧址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土地革命时期,马栏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重要活动地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和圣地延安的前沿哨所,是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政治、军事、经济中心,是培养革命干部的摇篮。新落成的马栏革命纪念馆陈列布展面积6400平方米,采用声、光、电一体化和图片、文字、蜡像以及场景复原等方式,分八个单元布展陈列。

&nb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