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官网首页 > 培华要闻 > 正文
培华要闻

《中国教育报》: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姜波教育活动纪实

日期 : 2009-06-14 点击数: 来源:培华学院

“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必须是思想之独立、学术之自由,而后为国家谋福祉。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育就是要点燃学生追求真理的火焰,培养他们报效祖国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在培华,他们就像一粒种子总要破土而出,经园丁培育终成大树。”

——西安培华学院理事长、院长姜波博士

西安古城东南的神禾塬,处于潏水(古樊川)、滈水(御宿川)之间。历史久远,陈迹众多。传说远古时炎帝神农氏治天下,教稼百谷,有仙鹤衔谷穗降于此地,后人传称为神鹤塬。《剧谈录》曰:晋天福六年生禾一穗重六斤,故号为神禾塬。清《咸宁县志》载:唐贞观元年,太宗皇帝出游塬上,见禾生双穗曰:神禾。历代以来人们以神禾塬而名。

历经80余载风雨的西安培华学院,就屹立在这个历史悠久的神禾塬上。自创立之日起,培华就把“培育英才,振兴中华”作为育人的最高理念,秉承培华女职、培华女大的优良传统,通过继承、发展、调整、完善,“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以产养教、产教结合”的人文教育思想和中国民办教育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培华特色的发展之路。

《论语》中讲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从古训里,培华人肩负起“培育英才,振兴中华”的使命,完成了一个置个人利益、安危于不顾的完美诠释。“培华精神”不仅仅是一种在培华漫长的岁月中形成的、具有广泛共同性和持久性的存在于培华广大师生员工头脑中的精神,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爱国情感,是一种以造福天下为己任神圣使命的释然。几代培华人身体力行地践行了“培育英才,振兴中华”的使命和意义。

潮头勇立唱大风

作为一名留日博士,他不为国外的优厚待遇所动,毅然选择回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我国本科普通高校中最年轻的领导人之一,他情系祖国、胸怀教育,主动承担起弘扬传统、勃发未来的事业。他就是西安培华学院理事长、院长姜波博士。这位年仅36岁的海归博士为培育新世纪创新型人才,把学科专业建设作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学科专业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规格的现实需要,不断巩固优势专业,突出特色专业,发展新兴专业,使学科专业覆盖面不断扩大;开办的60余个本专科专业涵盖财经、商贸、文学、艺术、法律、医学、电子、信息、建筑等九大职业门类,形成了以经、管为主,文、法、工、医多学科协调互补发展的格局。

作为一名民办高等教育工作者,姜波院长勇敢地面对新世纪的各种挑战,迎难而上,以他超前的思维与意识,成为民办教育界的排头兵、领军人。荣誉见证了他所走过的不平凡经历,各级政府、社会各界授予的种种荣誉,见证了这位36岁的留学归国博士为培育新世纪新型人才,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注重人文教育

贴近市场需求

学校一贯注重人文教育,以德治校,依法治校,注重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借鉴国外“修养+专业+跨学科的教育体系”的先进经验,以本科教育为主,在专业设置上,注重贴近市场需求。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形势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西安培华学院从2009年开始,全面实施了“3+1”及“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本科和专科各专业全体学生在校期间,首先完成三年或二年的课内学习后,有计划地在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和实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操作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促进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由于办学指导思想明确,依法治校,诚信办学,重视人才,坚持以育人为本,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使具有80年文化底蕴的培华成为生机勃勃、和谐文明、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的陕西省民办名校。

2003年经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学校成为西部12省市区率先成立的民办本科高校,2006年通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并获得良好成绩,2007年经陕西省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西部12省市区率先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高校,连续5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2%。培华毕业生中已有许多人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有的步入了领导岗位或成为行业精英,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好评。学校先后被评为“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陕西省平安校园”,并成为全国首家“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

诚信教育办学

培养实用型人才

近年来,姜波院长在全校倡导“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教师为主体”的以人为本理念,不断强化教学质量意识,使全校形成了重视教学、关心教学、支持教学、服务教学的整体氛围。学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育人为本,注重社会效益,体现“三个面向”的时代要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视培养思想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陕西和西部地区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毕业生。这样的定位既符合陕西省和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也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布局的要求。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观念,坚持人才强校、专家治校的战略,学校各级领导、学科带头人均由国内外知名教授担任,而且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2007年引进各类人才120余人,2008年引进150余人,为学校聘请各类专家教授68人。学校多年来在上级党政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内部管理体制不断健全,教学质量和办学的社会效益不断提高。

点燃爱心火焰

情系血脉之亲

在工作上,姜波院长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表现出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把“育人”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追求,把办好教育视为自己人生使命。他继承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尽己所能,为中国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把爱播撒到最贫困的边远山区。他关心、帮助那些身患疾病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和教职工,还积极投身于扶贫教育,为贫困山区发展教育作出突出贡献。

他说自己最大的希望就是让更多贫困孩子能够享有上学的权利。同时捐建希望卫生室改善农村看病远、看病难的医疗现状。2006-2008年为陕西省子长县贫困山区教育捐助12万元;2008年4月21日正式启动2008培华爱心计划,向希望工程捐资255万元,其中200万元用于援建10所培华希望小学。为纪念中国杰出青年志愿者、“西安最美女孩”熊宁,将第一所希望小学建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并命名为“熊宁培华希望小学”;现已为陕西省9个贫困乡镇和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捐助援建10所希望小学。捐资55万元启动2008农村卫生救助计划,用于在陕西省境内援建11所培华希望卫生室;并启动2008培华农村卫生扶贫志愿者计划,成立培华志愿者服务队赴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汶川大地震后,为来自灾区的培华学子设立100万元专项救助基金。近5年每年为在校生减免学费1000万元,2008年学校还划拨640万元作为济困助学基金。2008年他被评为“中国公益模范”。

秉承昨日足迹

焕发明朝光辉

在“培育英才、振兴中华”的教育报国思想引导下,在“校誉至上,质量第一,自强不息,开拓前进”的校训激励下,在面向世界努力发展女子高等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在“以产养教、产教结合”办学模式的调整与完善中,在“聚专家名师、建培华大学”的苦干实干中,在“建设信息化网络校园”的高校运行中,西安培华学院以其不断创新、超前发展的先进理念,成为我国民办本科高校中独具特色的教育品牌。

作为我国成立最早的民办院校之一的掌舵者和中国高等教育界最年轻的领导人,姜波院长希望能够将培华发展成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改革的典范、排头兵。他坚信政府给予的支持力度会更大,发展前景会更好;坚信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的发展,会有更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