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培华要闻

最新新闻
当前位置: 官网首页 > 培华要闻 > 正文
培华要闻

奉献边疆的青春最美丽

日期 : 2007-01-19 点击数: 来源:培华学院

天山网讯(记者赵春林报道)在喀什,有这样一批青年人,他们大学毕业后,放弃良好的生活环境,来到喀什,将在喀什志愿服务一年或两年,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通过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致力于喀什教育发展,从事相关法律工作和团组织,城市建设、信息技术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他们,将自己的人生奉献给了祖国的西部-喀什;他们,在这儿找到了塑造自身人格的有效途径;他们,奉献边疆的青春最美丽。

“这里有很多工作要去做,这是锻炼人的好机会。”

陕西文理学院2005届政法专业毕业生谭妙春,去年8月也选择了赴喀什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为了让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工作相结合,他放弃舒适的机关生活,来到喀什市最边远的佰什克然木乡15村小学,这是全县唯一一所村级汉语小学,学校全是清一色的维吾尔族孩子学汉语,全校160多个孩子六个班级只有七个教师,最多的时候谭妙春一个星期上23节课,课后嗓子都哑得说不出话来,但是她说,孩子们从各个村骑自行车赶十几里路来上学,中午都不回家,一个馕就是一顿午餐,孩子们学汉语的积极性非常高,我的对得起孩子们。下班后,她除了帮学生补补课,就是学习,要不就骑上自行车到附近的穆尔佛塔去参观参观,领略一下中华民族渊源的历史文化。班里39个孩子,她基本上都做过家访了,有一个叫帕里瓦尔的孩子,已经留级好几次了,谭妙春觉得这孩子特别聪明,就是贪玩,她反复给帕里瓦尔作工作,又到他家中作家访,后来还选他当班长,一个月过后,帕里瓦尔的成绩已由倒数几名排到了前几名。

在工作中,谭妙春发现一个叫林婷的孩子每天上课精神不集中,面黄肌瘦,看起来营养不良的样子,还偷吃同学带来的午饭,虽然家就在附近,但每天放学后都不回家,谭妙春去家访时,着实吃了一惊,锅里给林婷留的饭,是一碗可以照得见人影的稀饭,小谭得知,林婷只是寄养在林婷称呼为奶奶的邻居家,父母在外地做生意,每月给200元生活费,老奶奶及家人经常虐待小林婷,饥饿是林婷每天要面临的最大威胁,而且还要挨打,身上也到处是伤痕,所以即使放学了她也不愿意回家。家访不到半小时谭妙春就被老奶奶赶出了她们家的门。看到小林婷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中,谭妙春觉得特别心酸,虽然自己每月生活费也非常紧张,但只要自己吃饭或馕,都少不了一份了林婷的,而且她还顶着压力,坚持每天送她回家,给她补课,给老奶奶做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林婷的处境现在好多了。

记得一次开家长会,许多家长都给这位异乡来的老师带来了葡萄、石榴、馕等自己家里的特产,让她又一次决定要留在喀什当一名人民教师,现在正在准备参加补充教师考试。现在,组织上考虑到冬季取暖问题,把小谭调到市上单位工作,要不她是怎么也舍不得离开那些孩子们的。热依汗、艾提拉还经常打电话,叫谭老师去看望他们,小谭又何尝不是这样,她还是忘不掉孩子们可爱的笑脸,每逢周末,她都要买上铅笔、作业本去看孩子们。

之后,谭妙春在自己的日记里这样写道:“我深切体会到西部人民生活的艰辛,这里有很多工作要去做,这是锻炼人的好机会,我第一次感悟到生命的意义,也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我有限的生命里更好地为西部人民做点实事。也许,我留在这里教书并不能彻底改变这里的孩子的命运,但肯定能帮助他们对外界有更多的了解,能掌握一些科学知识。”

“西部的天地很广阔,新疆更需要我们这些专业技术性强,堪当时代重任、勇开风气之先的青年大学生。”

杨成,陕西汉中人,带着眼镜,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陕西西安培华学院新闻传播专业毕业后,来到了喀什,现在喀什市团委工作,主要负责团委的事务性工作及志愿者的联络工作。每个星期,杨成都要打电话询问在喀什市志愿服务的其他13个志愿者的生活、工作、思想、安全、健康情况,然后把情况向自治区反映。杨成原来在学校就担任团干部,来这儿之前挺矛盾的,参加西部志愿者活动也只是想来锻炼一下自己,可是来喀什以后,经历了一些事,就坚定了杨成留在喀什的决心和信心。在与志愿者打交道的过程中,杨成往往感动于其他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那股子闯劲。

有一次,参加喀什市帕合太克里乡举办的一次双语培训班上,杨成不会忘记,一个维吾尔族大叔带着儿子跟着老师学习汉语时的时候,眼睛里充满地求知欲望以及那股认真劲儿,而老师又在黑板上写出了错别字。就是那一次,坚定了他一定要留下来帮助贫困学生,给向学汉语的人教学,留下来为喀什的教育做一点点事的意愿。为了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杨成一有空闲时间就学习维语。父母、姐姐、伯父的支持也是杨成留下来的坚强后盾。杨成也有困惑的时候,由于近几年志愿者逐渐多起来,志愿者普遍有一种被轻视的感觉,不被社会重视,甚至还有说风凉话的,但他们都是花压力为动力,调整好心态,投入到工作中。

杨成说,在这儿,最大的收获就是让他感悟到了更为广阔的人生,对人生的幸福也有了新的理解,眼界也变宽了,西部的天地很广阔,这里让他看到了人生的另一面。在读书的时候,接触的都是一些校园里的生活和都市的繁华景象,到了这里,看到的是不同的生活方式,他说:“虽然在喀什工作,将放弃很多物质利益,也会付出不少的心血和汗水,但我认为在这里工作更有意义,因为与其他地区相比,新疆更需要我们这些专业技术性强,堪当时代重任、勇开风气之先的青年大学生。”

“我也希望作出示范,带领更多的大学生为西部地区的建设奉献聪明才智。”

李振东是目前在喀什志愿服务两年的两个志愿者之一,在山东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2005年从祖国的最东边的山东济南来到祖国最西边新疆喀什,虽然是家中的独生子,但他还是在父母的支持下,毅然决然来响应团中央倡导的西部计划,来到了新疆喀什。结束喀什市团委一年的志愿者联络工作后,小李在喀什市恰办受益是最大的,由于在街办接触到的都是基层的人和事,自己为人处事等各方面的能力均提高了,阅历丰富了,学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恰办也把他和单位另外一个志愿者当“宝贝”用,每个月还给他们发放100元的补助,去年小李还被任命为单位团工委副书记负责团委工作。

有一次,小李在下乡时,看到村里孩子们在那么困难的环境下学习后,就从自己仅有的600元生活费中拿出了300元捐给了村小学的三个最困难的学生。在去年3月份志愿者活动月期间,李振东还和喀什其他9个志愿者在喀什人民广场举办了西部计划宣传活动,增强了广大市民对西部计划的了解。李振东还与赵磊等五个志愿者一起义务为喀什6个学生当了两个月的免费家教,11中的 小朋友不会忘记是在李叔叔的帮助下,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李振东说,他是山东科技大学几百个报名参加西部计划志愿者中筛选出来的,所以特别珍惜这次机会。随着对喀什的了解,李振东毅然决定留喀工作,他说喀什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好,今年要参加喀什地区的公务员考试,如果考上了,就把父母接过来载这儿扎根。他的理由很简单:“虽然在喀什工作会放弃很多,也付出更多,但这里更需要我们,我愿意将我的人生奉献在祖国的西部。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今后的大学生志愿者作出示范,带领更多的大学生为西部地区的建设奉献聪明才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