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由于他长期为参加艰苦的革命斗争,健康受到严重损害,1929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1930年,他用自己的亲身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一问世便得到了众人的称赞,并获得了巨大成功,现在已是家喻户晓的名著了。1935年底,前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1936年12月22日,奥斯特洛夫斯基因病离开了人世。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原型就是作者本人。该书描写了十月革命后第一代苏维埃青年,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同国内外敌人及各种困难进行顽强斗争,抗争到底的经历。保尔是贫苦工人家庭的孩子,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养家糊口,哥哥是工人。保尔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他在食堂里干了两年,受尽了凌辱。十月革命爆发后,保尔的家乡乌克兰谢别托夫卡镇也和苏联其它地方一样,遭受了外国武装干涉者和国内反动派的践踏。苏联红军解放了谢别托夫卡镇,但很快就撤走了,只留下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在镇上做地下工作。朱赫莱在保尔家里住了几天,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故事和道理;“现在全世界都着火了,奴隶们起义了,他们要把旧世界推翻,但是,为了这个,需要的是一伙勇敢的,能够坚决斗争的弟兄。” 朱赫莱的启发和教育对保尔的思想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突然,朱赫莱被匪徒抓去了。保尔急着四处打听,最终,从匪兵手中救了她。但是由于波兰贵族李斯真斯基儿子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抓进了监狱。从监狱中出来后,不敢回家,便不自觉地来到了冬妮亚的花园门前。他纵身一跳,进了花园。两人在交往过程中,慢慢产生了爱情。保尔为了避难,便答应了冬妮亚的请求,住了下来。几天后,冬妮亚找到了保尔的哥哥阿尔青,由他把保尔送到了喀查丁参加了红军。在一次激战中,保尔头部受了重伤,但他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死亡。出院后,他便参加了恢复和建设家园的工作。以工人阶级主人翁的姿态,紧张地投入到了各项艰苦工作中去,并直接参加艰苦的体力劳动。在兴建窄轨铁路中,保尔表现了高度的政治热情和忘我的劳动精神。保尔在冬妮亚家里与她告别后,只见过她两次面。第一次是他伤愈出院后,最后一次是在铁路工地上。保尔发现,随着革命的深入,他们之间的思想差距越来越大了。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病愈后他有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他参加了工业建设和边防战线的斗争,并且入了党。但是由于保尔在战争中受过多次重伤和暗伤,后来又生过几次重病,加之他忘我地工作和劳动,平时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体质越来越差。1927年,他几乎完全瘫痪,接着又双目失明。严重的疾病终于把这个满怀革命热情的年轻人束缚在病榻上。保尔在肉体和精神上都忍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的情况下,重新找到了“归队”的力量。他给自己提出了两项任务:一方面,决心帮助自己的妻子达雅进步;另一方面,决定开始文学创作。这样,“保尔又拿起了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问世以来,给了前苏联千百万青年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保尔精神成为一种时代精神。他的名字被公认为是那个时代共青团的象征。卫国战争期间,给战斗在前线同法西斯浴血奋战的苏维埃青年们精神上巨大支持,当时是参战者的精神伴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七十年间长盛不衰,究其原因,除了它真实而深刻描绘了一代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保尔精神成了时代的旗帜,这个形象从诞生之日起便跨出国门,成为世界各地进步青年们学习的光辉榜样。
一位“知心”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