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培华

同老校长姜维之教授相处的日子里

发布日期:2023-12-11    浏览次数:

1999年初,我受原培华女子大学校长姜维之教授之约,来培华任教和从事管理工作,主管社会科学部教学,2004年后又兼管了基础部教学工作。当时正值培华脱离公办真正走向自主办学的时期,同时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从专科民办院校向本科院校迈进。全校师生员工在姜维之校长的带领下,团结拼搏,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在2003年升本成功,被教育部批准为西部第一所民办本科院校;2006年又顺利通过了专科评估,2007年又第一个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创办民办本科普通高校的第一个理想。现在又开始了第三次创业,向姜校长指出的创建百年大学的目标奋进!回顾这十年的里程,培华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主要归功于姜维之校长创立的“校誉至上、质量第一、自强不息、开拓前进”办学思想,培华走出了以人为本、民主立校、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的特色办学之路。

一、厚德

我国民办高校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伴随着市场经济产生的。因此,从办学的指导思想来看是各不相同的,大多数的创办者都是本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但也有少数人是为了经济效益办学。而我们姜维之校长始终把毕生精力都放在为国家培养人才上,可以说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他的人生道路来看,一开始工作,就首选了弱者群体的女子教育。因为在中国这个封建思想影响比较大的国度里,男尊女卑最为严重,不仅在旧社会女子很难上学,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各种原因女子求学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正是看到这一点,姜校长加盟了女子教育,与其他爱国者一起创办女子学校,为解放我国女性社会生产力一生孜孜不息,这就是他的人生坐标,这也可是说为社会建大德,所以说与他共过事的人都说他德高望重。

姜维之校长不仅把事业放在为社会建大德上,同时在办学的指导思想上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大家都知道,为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姜校长进入老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而且兼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在他主持下,学校领导班子一直坚持中心组的理论学习制度,学校的各级管理干部也定期组织学习党的有关方针政策。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民办高校中,我校率先成立了马列教研室,并于1999年又第一个组建了社会科学部。在我主持社会科学部教学工作期间,老校长多次对我讲,我叫你来,就是为了把好理论教育这个关,我们虽然是民办大学,但是我们是社会主义民办大学,我们不能脱离党的领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方向,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使学生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要育人,使学生学会做人,做到既成材又成人,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正是在姜校长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面对有些高校政治理论课课时减少,教师队伍不稳,教育质量下滑的情况,我校政治理论课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强。根据姜校长的指示,社科部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两个教研室,教研室主任分别由德高望重的傅正阳教授和缪玉清副教授担任,同时聘请了30多名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老师任教,课时费也为其他院系专业课教师同酬。当时,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打算进一些青年教师,其中有两位毕业于延大和党校系统的大学生来应聘,老校长明确指出我们专职青年教师必须在重点大学选聘,不是重点大学不能聘用,可见老校长对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当时我校学生人数还比较少,经济比较困难,但是只要是教学必要的,老校长还是尽力支持。在老校长的支持下,我们购买了有关图书资料,同时还组织部分学生去高新区、杨凌示范区等地参观调研。因而,我们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民办高校普遍得到了好评,不少公办老师都愿意到我校兼职上课,都说我校政治课比其他民办院校规范,在学校专升本和高职高专的评估中为学院增了光,添了彩。

二、重教

姜维之校长一贯坚持“校誉至上,质量第一”的原则,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培华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从办学的第一天起就走集约式的发展路线,而不是粗放式的发展路线,这与一些民办院校的发展是截然不同的。在处理质量、规模、效益三者关系中,把质量放在首位,规模放在第二,靠提高质量发展规模和增强效益。在西安一些号称万人甚至数万人的民办大学,从学生构成来看,大多数以自考生和成教生为主,而培华始终以国家下达的统招计划生为主。在2003年以后,培华发展进入快车道,每年以5000人以上的人数递增,到2007年已达到2万余人的规模,由原来高新一个校区发展到目前两个校区。但是,这种发展,是建立在专升本后以本科生为主的发展,与那些以专科生和非统招生发展的民办院校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培华发展的另一个特点,就在于姜维之校长对培华办学的科学定位上。培华作为民办院校在培养目标定位上有别于公办院校,公办院校主要培养的是研究型的高技术人才,而培华主要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这样既避开了与公办院校争食的现象,又满足了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培华走出了一条民办院校又好又快发展的特色道路。由于这一正确的定位,培华在培养人才的模式上,不仅注重传授知识,更重要帮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目前,在新任院长姜波博士的主持下进一步得到了发扬光大,增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全校所有本科生和专科生都安排参加了一个月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掌握技能,增长才干。同时聘请一些双师型的教师,增加院系的实验教学设备,使每个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不仅能拿到毕业证,而且能获得任职资格证,实现“双证”教育。培华也正是有自己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独特致学特点,从而取得了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可持续发展的辉煌成就。

三、尊师

姜维之校长深知办大学只有大楼没有大师不行,在他主持学校工作期间,聘请了一大批名师来我校任教。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薛鸣球教授,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会长、博士生导师王德炳教授,原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陕西省高等教学督导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束鹏程教授,原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陈胜秋教授等。同时各院系主任和专业学术带头人均由知名教授担任,从根本上保证了培华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高。

姜校长之所以能招聘到这么多的名师教授,而且这些名师教授也愿意加盟培华,其主要原因是他真正做到了礼贤下士,而且非常感人。记得我第一次与老校长见面,他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虽然行为有些不方便,但他站起来热情地跟我握手,问长问短,显然不是以领导者的身份与下级见面,而是一个长者对后辈的关怀,使我顿消顾虑!老校长不仅对我这样关心,凡是见过他的人,他必然迎送,大家都感到可亲可敬,愿意跟他谈心里话。在老校长的心里始终装着全校教职员工的安危和幸福,学校规定,凡是逢年过节,必须慰问教师;凡是婚丧嫁娶,学校都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青年专职教师进修深造,学校都给予帮助,我校是最早对专职教师实行“三金”的民办院校。在老校长这种亲民作风的带领下,培华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像一家人一样,和睦相处,团结奋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优异的成就。

四、爱生

姜维之校长对学生的爱心是出了名的,这远超出了亲情之间的慈爱,而是大爱!记得有一次我给老校长汇报工作,正好碰到教务处一位负责人也来给老校长汇报少数学生因缴不起学费准备劝其退学的事,老校长当即表示不能让一个同学因学费问题退学。还有一次周日我在校办值班,有一个学生在校外被车撞了,校长马上通知我找当时的校办主任兼保卫处处长王永军同志前去处理。校长自己也顾不上吃午饭休息,一直坐在办公室等消息,直到下午4点多钟王主任回来,说人已送到医院伤情不大后,校长才回家。老校长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事例举不胜举,是很难说完的。

姜维之校长不仅自己关爱学生,而且要求全校教职员工以学生为本,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同时也要教书育人,教育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学校,树立大爱精神,让中华民族的大爱美德永远传承下去。



(本文作者李文诠,社科部、基础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