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培华

恪尽职守 无私奉献

发布日期:2024-04-02    浏览次数:

来到培华之前,就耳闻老校长的治学严谨,五十年经过风风雨雨,矢志不移,开创了民办教育兴盛的先河。2005年6月刚刚进入培华,第一次参加期末的教职工大会,就亲身感受到老校长散发的人格魅力,当时老校长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大会上重点强调,“大学的支柱就是教师,我们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我们的教师绝对不能只授好业,更要传好道。”

老校长的话给我触动很大,更感受肩上的责任重大,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周围的学生,不仅要在专业方面潜心钻研、快速提高,更要加强思想武装,提高政治觉悟,强化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作为教师的合格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校长的期望,才能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对得起社会。老校长用一生的百折不挠告诉我们,教育事业是无比高尚的,为之奉献终生都是值得的。

周围同事也用实际行动告诉我,大家都在践行老校长的精神,为人师表、恪守师德、无私奉献,坚守着老校长一生坚守 “质量第一、校誉至上”的校训。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震惊全国的大地震,地震同时影响到我们学校。当灾难发生时,大家正如往常一样生活和工作着,突然感到:地面震动起来了,桌子也摇动,玻璃也晃动着快要掉下来,人们不知所措,突然有人喊:地震了,快跑!惊醒的老师和同学们一时慌乱起来,蜂拥似的往出挤。

而我们医学院的有两位青年教师:刘娜娜和李英老师在地震发生时正准备上实验课,2层高的实验楼总共有5个教室同时上课,而只有一个楼梯。得知地震后两位老师快速的组织学生有秩序地下楼,最后又挨个检查确定其它几个实验室无遗漏人员,这才下楼。此时,另两位教师苏瑾、狄冬华正在教学楼最高层巡查,由于楼层高、震动较厉害、墙体也有裂纹,学生慌乱一团,两位老师先稳定学生情绪,然后镇定的指挥学生安全下楼,无一人受伤。

当天下午,我院院长、主任亲自巡视慰问每位学生,安抚他们的情绪,消除他们的恐惧;当晚,我院领导和辅导员轮流值班,并深入学生宿舍:讲解地震知识和避震的简单的常识,并安排各宿舍每人每小时轮流值班,从而保证了当晚余震发生时学生都能安全的撤离,无人受伤。随后,我院在院长和主任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平稳的度过每次余震,在短时间内是各项工作快速的恢复正常,学生也能从恐慌中走出来安心的上课。

2004-2007年,我院的学生由115名迅速增至1000多名,教学任务激增,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我院在河南某公司订购了一批总价值20余万元的解剖标本。在2007年11月1日第一批标本到货后,由马英让和马兆龙两位解剖专家带领的5人验收小组立即展开了工作。当时正值解剖实验室开课之际,也正是需要标本的时候,验收工作应尽快完成。任务紧急,每个验收成员又都承担着很重的教学任务,验收人员未等刺鼻的福尔马林的气味散去,立即对标本进行了验收,并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完成了验收工作。该批标本大部分未按照我方要求制作,不能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基本合格率只有30%,其中还有一瓶标本过后没几天就发生了漏夜,导致解剖实验室内充满高浓度的甲醛,一连几天无法正常出入。这些情况验收组都及时向上级领导和相关的职能部门做了汇报。2008年3月14日第二批标本到货。验收人员再一次冒着福尔马林的强烈刺激,对标本进行了验收。在统计结果时,发现标本情况与上次如出一辙,基本合格率只有34.3%,准备向上级领导汇报,建议退回不合格标本。厂家人员一看情况,马上掏出类似银行卡的物品企图让我验收人员降低标准,各位教师想都未想,当场就严词拒绝。在当场被拒绝后,他们还不死心,当晚还带着礼品多方打听找到马老师家,马老师一看便十分气愤,没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只说“有什么事情办公室谈”,当即就将其逐走。最终解剖验收小组的全体成员,经受着了考验,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金钱物质的诱惑,坚守岗位职责,不计个人得失,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从而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解剖标本的验收任务,反映出了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是什么让他们在危难时刻,不顾生命危险,奋不顾身;在诱惑面前,毫不动摇,恪守职业道德?没有平时的积淀,没有高度的责任心,没有对教育事业高度的热爱,是无法做到这些的!

老校长虽然现在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将永驻我们的心中,激励着培华每一名教师、每一名职工、每一名学生,大家将在他深爱的这片土地上,继续他深爱的事业,将他的精神发扬光大,每个人都想,像他一样为社会贡献自己最大的热量。



(本文作者李晓明,培华医学院实验室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