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02年6月份到西安培华学院(当时还是西安培华女子大学)工作的。记得当时是老校长亲自面试的我,他给人的感觉非常和蔼,简单地问了我的一些学习情况和家乡的情况,可能因为我们是老乡他也显得格外的亲切和激动。后来我被安排到校办担任秘书工作,随后又在学院招生办、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等部门工作。
在校办和党办工作期间我和他的接触比较多,他的音容笑貌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他的谆谆教导还不时地萦绕在我的耳畔。我眼中的老校长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呕心沥血,兢兢业业;坚韧不拔,开拓前进;为人正直,治学严谨;鞠躬尽瘁…….他的人格魅力深深的影响和打动着我。
记得2002年9月份学院刚开学,我在办公室接到老校长电话,让我和他的司机开车到火车站接一位教师,到了火车站才知道原来是一位今年刚应聘到培华上班的年轻女老师,到了学校后才知道老校长担心这位老师找不到学校,加之火车站环境复杂,特意去接她到学校报到。对学生也是一样关怀备至,外语学院02级有一个学生叫孙晓宁,不幸患上了尿毒症,当时由于家庭困难无法负担高昂的手术费用。老校长知道后,慷慨解囊,在作手术前及时的支付了3万元的手术费,出院后还免去孙晓宁同学所有的费用。像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2005年8月全国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始了,学院临时党委刚成立不到一年,作为刚到学院党委办公室工作的我,对于能否圆满完成这项活动我心里没底。老校长知道后就对我说,“当年我25岁的时候不也担任培华女子职业学校的校长,我相信你肯定能把党办的工作干好”。他对党委的各项工作都非常支持,只要是学院党委召开党员宣誓大会等大型活动,他不论工作多忙都要参加,并拿出自己的积蓄10万元作为“奖励优秀党员基金”,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共产党员进行奖励。记得他在很多场合和会议上都讲到,“培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和帮助,更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支持,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培华的今天”。
老校长呕心沥血,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直到他离开我们的那一天他还在关心学校的发展,希望能够把培华办成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1984年老校长忘却了自己已年近六旬的高龄,忘却了文革中对他的历史误判,义无反顾地重整二十年前的教育事业,恢复成立了全国第一所民办女子普通高等学校——西安培华女子大学,当时一没校舍,二没资金,到2003年学校顺利升本,2007年作为西部第一所享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普通民办本科高校。能够取得这样辉煌的成绩,和老校长的英明领导和决策是分不开的;和老校长的呕心沥血、兢兢业业,坚韧不拔、开拓前进,为人正直、治学严谨的办学精神是分不开的。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位培华人。
他虽然已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给培华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给陕西省乃至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我想培华人一定不会忘记他,陕西省民办高等教育界的人士一定不会忘记他,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界的人士一定不会忘记他。在此我借用陕西师范大学原常务副校长、陕西省老教授协会会长李钟善教授的一句话作为我的结束语:“姜维之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高尚的人品成为教育行业的典范,他虽然不在了,但他留给培华的精神遗产依然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就是我眼中的老校长姜维之教授。
(本文作者李新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