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培华

我的培华情结

发布日期:2024-04-17    浏览次数:

在激烈的高考后,我来到了培华学院。不情愿,不甘心,专科学校又能好到哪儿去呢!带着无可奈何和心情,我走入了培华。培华,神秘的圣地,它能给我千疮百孔的心少慰藉呢?

学院的新校区并不大,但环境还好,设施齐全,给人温馨的感觉.两座教学楼矗立在雄伟的正门,给人以豁达、自信而内敛的印象。这新的教学环境,我又何愁不能重新开始,实现理想呢?心中的豪情壮志又涌动起来。教学楼两旁两条宽阔的水泥大道伸展开来,路两旁树木迎风招展,步调一致地欢迎我们这些大一新生的到来。路旁的篮球场上,活跃着陌生的面孔,但都充满了开心的笑容。娇健的动作,不时还会有“传球、传球”的嘹亮声音。再往前走就算是宿舍楼了,深青色的瓷砖墙与随风轻盈的柳树相辉相映,其中隐隐有紫色闪出。绿丛之中又活跃的灵动。再往远处,还有许多建筑。全校区的周围绵延着一条长长的绿化带,将所有的建筑,一草一木捧在了这个大手中。

“同学,请问你是大一的新生吗?”在我只顾欣赏大学的景象时,一个亲切的声音问道。一个大约二十岁左右的男生站在我的旁边,身着整齐,脸上挂满一灿烂的笑容。“嗯!”我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手不由自主地整理了一下衣领。“报名没,没有话我带你去注册登记。”仍是那么亲切。于是我拿上行李,跟随这个不知名但倍感亲切的学长,入住了培华学院这个大家庭,成为培华子弟。

接下来便是军训,因为从没接触到这种活动,心里充满了期待。此时高考的失败也已褪去了一大半。虽然所有的都是生面孔,可却似曾相识。几十人集在一处,谈笑风生,不一会儿就打成一片。军训任务并不苦,而连长又很风趣,连里又不乏开朗的伙计。很多次我们都被嘎了逗得前俯后仰。连长总爱打嘎子的玩笑。一次嘎子睡过了头,穿军装集合得太匆忙,忘记带军帽,连长眼睛一亮,晃悠悠走到了女边,借了一顶超小号的军帽。“嘎子,出列”。“立正,把帽子带上”。嘎子满脸陪笑地走了出来。“严肃点,这是军队”。嘎子接过帽子,皱皱眉“太小了,带不上”。“带不上?别人都带了,你带不上,问问人家家怎么带上的”。队伍中隐隐传来几声窃笑。“快,1分钟之内带不上,一百个俯卧撑”。只见嘎子苦丧着脸,·低头揉捏着那顶帽子,一声也不吭。“去给女战友带上”。队伍里早就前仰后斜了,“近视眼”把眼镜都给笑掉了。

来学院已经十几天的军训结束了,书也发到了手中。开始上课那天是星期一,早早地来到班里,手里拿着新书,却不知道干什么,第一单元前几天就预习过了。班里已有几个人,可都是女生,全班只有我一个男生 在那,不知道怎么是好。新老师来了,女的,二十多岁,手里提着一个大录单机,另一只手抱了一本大字典,手腕上还挂着一个大录音机,另一只手抱了一本大字典,手腕上还挂着一个提包。“Good morning,everyone!”“Good morning,teacher!”回答的声音很小,但很整齐。我偷眼观看,后面好像还 着两三个男生。都说外院男生少,这也太少了。心里想着,头抬着,想看看大学中的课到底要如何上。可第一节课并没有什么内容,只是自我介绍。班里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共有5个男生。带着失望的心情,我走出了教室。这样过了几天,倒也学到了一些知识。我们班的5个男生分在一个宿舍,人都挺好的,进入大学,都学会了和睦共处。不几天,我们便无话不谈了。

大学的学习并不紧张 ,比高中轻松得多,不过压力却是高中的几倍。三年后就要工作,这三年能学多少东西,是否能继续深造。这些潆绕在我的心里就产生了阴影,上课也不专心。钟老师发现的快,她看我几节课不积极了,下课把我叫住了,“怎么,最近有什么烦心事?”“我不清楚以后该怎么办。”“以后慢慢来,进入大学要有人生规划了。”“中午我不回去,一块去学校餐厅吃饭吧。”那个中午老师给我讲了很多,对我以后的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很多时候,在失落时,就总能想起那次谈话。

学习总是要时间去改进的,可不会有波澜壮阔。学习之余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辅导员是一位乐观、和蔼的姐姐。因为年龄也在二十左右,所以内心里总感觉有共同语言。老师对我们的生活,包括学习上的关心是无微不至得。这种关心发自内心,让人亲切、温暖。无法用语言描述,我只能用行动证明,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班级、为学院争光。老师对我的生活细节、思想上、学习上点点滴滴的关怀如同热血,流淌在我的身体里,一生永远不会忘却。其他的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贫困金的发放。发放的漫长过程虽然辛苦,可又怎么可以淹没关心至深的话语;如何能平淡一颗真诚奉献的心呢?如果说这是老师的必然,那又如何诠释朴实的关心和深情的安慰呢?

来培华这么久,积累了人生的点点滴滴,生活中的丝丝感动。我们铭记在心。生活仍将继续,光辉仍将闪耀,让闪耀的光辉照亮前进的方向,以火焰般的激情实现梦想,以培华团体奋进的精神回报社会。



(本文作者孔令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