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说,每当看到五星红旗自己总有流泪的冲动,因为那代表的是爱与责任。2024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张明,是培华众多西部计划志愿者中的一员。志愿精神薪火相传,张明追随榜样的力量,一毕业他奔赴阿勒泰,直播助农、拍摄短视频、公益助学、志愿讲解……他的足迹遍布阿勒泰地区,甚至登上央视讲解阿勒泰的非遗文化。
2025年春节,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采访中,张明饱含深情的话语不仅道出了他对毛皮滑雪板文化的深刻领悟,更揭开了一段他与阿勒泰不解之缘的精彩序幕。
从想离开到义无反顾地奔赴
在18岁那年,张明站在新疆石河子的土地上望着远方,心中怀揣着一个梦想——离开家乡。那时的他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展翅翱翔。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历史悠久的培华,期待着在培华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张明说,在培华的四年他努力汲取知识,学校的特色培养方式也为他全面发展赋能,四年的时光,他获得20余项省级以上奖励,毕业时,他凭借出色的表现,拿到西安一家事业单位的入职通知,这让许多人都羡慕不已。
然而,就在大家都以为,张明会在西安扎根下来,开始他职业生涯的时候,他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放弃西安的工作,参与西部计划。
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张明深思熟虑的结果,在大学的四年里,他接触了很多参与西部计划的学长学姐,他们来自天南海北,但都先后奔赴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话一直都回荡在张明的耳边。
作为一名地道的新疆人,更加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22岁的张明带着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成为了西部计划的一名志愿者,投身于阿勒泰的建设之中。
张明在阿勒泰参与志愿服务
00后的他,“跨界”整花活
张明服务的地区是共青团阿勒泰市委员会,他主要负责的是宣传工作,作为一名播音生如何干好宣传?他每天都在琢磨这个问题,经过深思熟虑,他打算通过短视频让更多人见证阿勒泰的非凡魅力!但是视频怎么拍?脚本怎样写?技术上的难题怎么解决?面对困难,张明和其他志愿者们说,“咱们年轻,怕啥,有山就爬,有河就游,不会,我们就学。”

张明通过短视频宣传阿勒泰风光
就这样,三个00后青年集体玩跨界。张明这位播音生做起编导兼主持人,另外一名播音生做起摄影师加剪辑师,平面设计生做起了导演兼场务,他们自嘲自己是“草台班子”。但就是这样一个团队,半年的时间拍摄短视频110多部,全网曝光超过百万。

他们见过深夜中阿勒泰星辰的璀璨,也感受过零下十几度拍摄时的刺骨寒冷,为了捕捉令人心动的画面,不惜徒步走了几十公里沙地,只为了让更多人看见阿勒泰的魅力。
他的视频里出现过阿勒泰各处的美景,也展示过阿勒泰非遗文化,正是因为视频的深度采访,才让他对毛皮滑雪板文化有了深刻领悟,从而能在中央电视台对全国观众讲解。

张明通过视频讲述阿勒泰天文馆,普及文化知识
张明巧妙地将阿勒泰的自然风光与当地民俗文化融合,让每一条视频,都成为受众的心灵的旅行让受众仿佛置身其中,但这还不是全部!张明还玩起了直播新花样,变身“带货达人”,在直播间里,他热情洋溢地介绍着阿勒泰的农产品,只为了当地老百姓增收。

张明推广阿勒泰农产品
追寻光,成为光:一张小纸条的故事
张明除了日常的宣传工作之外,还经常到学校进行志愿服务,他这位“临时老师”主要负责的是爱国主义教育,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学生们描绘科技飞速发展的中国,讲述了西安的底蕴与魅力。他的故事让学生们看到繁荣昌盛的祖国,也了解不一样的世界,感受到了责任与担当的重量,点燃学生们心中的爱国之火。

张明为学生讲述红色故事
最让张明意想不到的是,在课后一名学生在纸条上,上面歪歪扭扭却饱含深情地写着:“我想成为哥哥姐姐一样的志愿者。”

这简单的一句话,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张明的心,也让他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育者的价值和意义,后来,只要有机会,张明都会去学校做志愿服务,只愿呵护孩子的梦。

张明在特殊学校与学生一起做游戏
张明说:“只有真正融入基层、服务社会、贡献集体,才能更有效地实现个人抱负。在西部、在基层,能感受到,现实比理想更丰满、更壮阔。”
新征程上还有很多像张明一样的培华青年,他们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正以奋斗者、开拓者、奉献者的姿态,服务西部地方的经济发展,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