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将至,新年伊始,又到了一年交替的时节,各高校开始组织学生错峰返乡回家。
错峰是为了将人口流动量拉开距离,也是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采取的必要措施。
我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宋泽华回到家乡后响应当地政府号召,积极投入到“抗疫”一线。以实际行动彰显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
12月底,刚刚参加完比赛的他,准备提前返乡参加另一场比赛活动,谁曾想回到家乡以后他的原定计划全被打乱了,从一个“比赛人”转向“保定人”。
2021年1月6日,我发现朋友圈里几乎都被“石家庄市小果庄村一妇女疑有新冠”这则消息刷屏了,
当时我没有在意,因为有一些营销号,为了浏览量他会不顾一切的制造谣言,而且我觉得我在河北,气候环境、地理位置都比较好也没有很大的中转站,并且我们是内陆不是沿海地区出现疫情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当新闻报出“河北省石家庄市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这时我觉得情况不是很乐观。作为保定人我一定要保卫我的家乡安定。
于是我和家人商量之后在中国志愿者网上进行报名,进行了简单的注册登记。
由于疫情管控等原因1月13日我正式投身到韩北街道欣园社区的志愿服务当中,在正式工作开始之前居委会书记对我们进行开会讨论部署任务。我负责驻地A核酸检测队伍秩序,以及核酸检测试剂盒点相关工作。
(宋泽华左一)
刚接到任务的时候,感觉身上有用不完的力气,甚至觉得任务量比较小,多次反映增加任务量。谁曾想还没半天,精力就觉得有些匮乏,再加上零下十几度的天气冻得直哆嗦。
但是当我们用完一包旧试剂盒,打开新试剂盒时,耳边会不约而同的传来叹气声,但是眼神里依然保持着坚定与肯定。仅有两个医护人员5名志愿者的团队一天可以检测近2000人或许这就是中国力量!
一天忙碌的结束,意味着第二天会更加疲惫,当太阳朦胧升起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准备好新一轮的工作。看似简单的核酸检测不去亲身经历是体会不到有多么不易。
排队、登记、分组、领取试剂盒,这些是关键也要环环相扣,不然一个环节出问题前面的努力就都白费了,这就要求我们要高度认真,对每一个检测人员负责任。
(宋泽华右一)
有了前一天的经验,这一天的工作会顺畅许多,我的目光也时不时的开始向旁边扫视,一个驻地共有两个医生除了中午有1小时休息时间,全天一直要保持检测动作。据我了解这些参加核酸检测的医生从市区第一天检测开始一直进行到今天,有的是三四十岁的中年,还有一些是刚刚加入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或许南丁格尔精神在这场“战疫”中再一次彰显。
1月18号是我在这个社区收尾工作的最后一天,我们一共检测了居民5000多人,每当回到居委会所有人都会狼吞虎咽的吃饭,因为我们知道接下来还有更加严峻的任务。
我们要将社区管辖范围内所有人口与检测登记人如逐一核实,确保本社区没有漏报、漏填。在20余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晚上10前结束了这一工作。在离开办公室的路上,我看见了一个大叔抱着几盒还冒着热气的炒饭向办公室的方向走去,还有一些没有休息的居民在窗户上比出大拇指,我认为这是给予我们最大的肯定。
虽然这里的核酸检测工作告一段落,但是我会一直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为疫情防控作出应有的贡献!
志愿者活动心得: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年前我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共同完成了疫情防控任务,一年后的今天在我的家乡河北也出现了疫情蔓延势头,作为一名“家乡人”一名预备党员绝对不可以袖手旁观。
因为这次疫情是在我返乡以后近一周开始逐渐爆发的,凭借我对疫情常态化的分析,以及新闻媒体的报道。我认为形势相对比较严峻,当时我联系了电视台、志愿者协会、社区单位等,起初的想法是去石家庄,因为那里是疫情高发区,是最需要支援的地方,保定和石家庄的距离也不是很远。
后来因为封城,我就改变了想法,于在保定我开始进行社区的志愿服务,看着简单的录入信息、测体温、核酸检测实际上非常辛苦,既要完成已定任务还要与社区居民搞好关系。不亲身经历就不会理解基层工作的不易。也不会懂得医护人员的辛苦。
疫情尚未结束,大家做好防护,我将继续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拱卫首都安全。
在这里也呼吁各位老师同学减少外出活动、做好自我防护,让我们过一个安全祥和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