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我小时候,妈妈很喜欢吕剧,尤其是吕剧中的曲目《姊妹易嫁》。“春雷一声震天动,得中金榜第一名…… ……”扬琴声一起,在悠扬的吕剧唱腔中,我坠入了戏曲世界。久而久之它在心中种了一颗小种子。幼时的情怀指引着我走进了戏曲的课堂。初一时正赶上‘’戏曲进校园活动‘’,生怕听不清楚,看不清楚,我早早的去到最前排。一首《苏三起解》映入眼帘,视频播完后,我跟着老师模仿起《苏三起解》的唱腔,咿呀学语般学会了我人生中第一首戏曲——《苏三起解》。
后来自己喜欢上京剧之后,发现竟然还可以唱京剧,从此以后更加热爱。初中高中身边并没有朋友喜欢戏曲,随着国潮来袭,我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喜欢戏曲,也有许多因为戏曲而认识的朋友,有些朋友虽然不会唱,但是她们喜欢听。所有一切美的事物都终将会被我们发现,更何况是我们博大精深的戏曲文化。


(2017年活动宣传图)
美好的生活总是短暂的,我与那群同样热爱戏曲艺术的朋友因为学业原因各奔东西。但在进入高中后,因为内心坚定的信念,我仍旧固执地探索戏曲的魅力,即使高中时期并没有戏剧与影视文学专业的选择。或许是上天对我的恩赐,2016年的冬天,我在备考时听到了梅玖葆老先生为了年轻人改良的戏曲《梨花颂》,那以京剧二黄调式为主调,略带梅派唱腔特色的音律至今回味悠长 。从那之后我便被戏曲文化深深吸引,我渴望传承、发扬中国的戏曲文化,所以在大学期间我选择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
还记得在大一军训的时候,我无意间发现了梨园戏曲社,出于对戏曲的热爱,我便加入了梨园戏曲社。在这个社团,我再次结识了许多和我一样热爱戏曲文化的朋友。美中不足的是戏曲社的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大多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没有充足的时间和我排练节目、参加活动 。当我独自一人排练戏曲、参加活动时,孤寂感也常常涌上心头。每每这个时候,我便会吟上两句戏曲,感受最初对戏曲的那份炙热的心动。
后来,因为不懈努力,所以我的戏曲演唱技巧和舞台表演经验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于是社团的学姐学长便将梨园戏曲社的接力棒交在了我的手里,因为他们相信以我对戏曲的热爱定可以将戏曲的魅力更好地展现出来,从而传承和发扬戏曲文化。

(梨园戏曲社十周年表演现场)
与此同时,国家也在积极倡导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新一代的戏曲爱好者,我们更有责任响应国家号召,在继承的基础上对戏曲文化进行创新。例如尝试将各种流行音乐与梨园戏曲相结合,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由此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对戏曲文化的兴趣。如此,戏曲文化的魅力定能得以绽放。


(外出活动表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