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正文

传媒学院开展应用型课改观摩示范课

发布日期:2020-12-05    作者:     来源:    点击:

(观摩课现场)

为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满足学生终身的发展需要。传媒学院于12月4日在汇知楼6201教室举行了三个系四个专业的观摩课。校级督导专家陈建雄教授,院级督导专家陈玲教授、周满强副教授、马希凤副教授、买丽颖老师,传媒学院杜耀峰院长、传媒学院赵伟副院长及2020年新进教师参加此次观摩课活动。屈阳、王璐、聂婷和张琨四位老师分别进行授课,此次活动由院级督导专家组组长李引进教授主持。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屈阳老师)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屈阳老师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考核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来讲述《播音创作基础》。屈老师对原有课程进行重构,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形成基础课程闭环机制,才能更好的满足业界的需要,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她介绍到,曾和同学们在白鹿原,白鹿仓,永兴坊,演播厅等地进行分组实践。同学们有收获,实习单位也给出了优秀评价,除此之外,老师们相应论文的发表也表示此次课改的成功。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王璐老师)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王璐老师所讲述的《视听语言》,对原有课程任务进行重构,并对实践活动进行由易到难的阶梯式分化。她认为实践活动有分级重构和分阶段提升两个重点。强调了课前准备,让同学们先预习资料并进行分组讨论,提出问题的在课堂上得到解决,课后就会有很大的提升。在实践活动中,对同学们进行分组指导,将一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组织到一起与校企项目进行对接实践,通过学生实操得到更好的反馈。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聂婷老师)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聂婷老师将《纪录片创作》课程主要分为戏剧写作、戏剧制作和戏剧表演三个方面。聂老师将课程设计分为两大板块,纪录片推荐和纪录片拍摄。她讲到关于纪录片的创作,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纪录片的主要需求方是电视台、企业和短视频网站。课程将通过以纪录片为载体的课程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拍摄纪录片分为四个步骤,首先要进行市场调研确定选题,其次是对拍摄对象进行调查专访做出策划案,再就是进行纪录片的拍摄,最后进行后期制作。

课程的实施分为三步,课前引入、课中讨论汇报、课后交流。聂婷老师的课改成果颇丰,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肯定。

(新闻学专业张琨老师)

新闻学专业张琨老师展示的是《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制作》课程。首先提到的是新闻专业的行业定位,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包括文案的撰写策划和节目的制作能力;社会能力主要是在工作过程中的人际交往沟通和团队合作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张老师将课程的设计主要立足于媒体策划行业岗位群,并通过调研了解到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合岗位的人才。

在具体学情的分析之下,这门课程偏重于学生对真实节目策划制作能力的培养。张老师还在现有课程性质之下反思原来的学情任务,将原来章节解构重构为三个行动领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学生得到锻炼从而与岗位相适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实现了“三化原则”。

张老师还讲到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任务教学、翻转课堂、角色扮演、课堂实践和平台推广等手段直接和媒体对接,实现真学真做。她说,学生取得的优异成绩可能就是对应用型课改的最好评价。

(校级督导专家陈建雄教授)

校级督导专家陈健雄教授肯定了四位老师的优秀之处:一是屈阳老师的全面,在完成优秀课程的基础上还能做科研并取得优异成果;二是王璐老师的专业,业界对王璐老师评价很高,经验也很丰富;三是聂婷老师的细致,在应用型课程改革中不断融入新发现、新感受,一直到完整;四是张琨老师的客观,在传承的过程中,结合学情来创新。

(院级督导专家陈玲教授)

陈玲教授指出四位老师讲解的都很规范、整体成熟,符合应用型课程改革的标准要求。在开展实践之前,注重对优秀的、成熟的作品的推荐、学习、研究,这种方式值得肯定并推广。虽然四位老师准备的很充分,但讲课节奏可以进行优化,平时授课时也要注意此类问题,要传达清楚理念,以学生真正接受信息为目的。

(院级督导专家周满强副教授)

周满强副教授肯定了老师们对市场的引入提倡将以结构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贯彻在每一门课的教学当中。他强调,现如今的应用市场日新月异,要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项目,业界对教学成果的评价也很重要。

(院级督导专家马希凤副教授)

马希凤副教授讲到四位老师的讲课各有千秋,风格鲜明。四位老师都对教材解构,将教材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课堂教学再落到实践上的意识,各位老师在课时压缩的情况下仍旧探索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的结合。

(播主专业课老师买丽颖)

买丽颖老师指出应跨专业组合进行应用型课程实践,加强各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让学生之间能相互促进。

(传媒学院教学副院长赵伟)

赵伟副院长从四个关键词对本次观摩课进行总结。第一个关键词是汇报。从2017年开始,我校就开始进行应用型课程建设,经过三年的改革,今天形成了汇报,进行一个中期的验收。第二个关键词是分享。四位优秀的老师来自三个系四个专业,非常具有代表性,她们的分享是对应用型课程改革的具体呈现。第三个关键词是示范。虽然四个老师的专业不同,但都展示了非常标准的示范,相信在场各位老师也有所启发。第四个关键词是传帮带。在三化、四个板块下,四个老师从2017年开始逐渐探索,提供了一个框架,具体内容需要各位老师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丰富、填充。今天的观摩课上有学院2019年、2020年刚入职的老师,他鼓励青年教师大胆创新,跨专业融合,在教学上取得成果。

(传媒学院院长杜耀峰)

杜耀峰院长从四个方面对本次观摩课进行了小结。第一,杜院长指出教学质量是首位,本次四位老师的讲课既是汇报应用型课改,也为老师们授课提供了示范。按照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教学改革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落实“入学准就业”。第二,老师要做好教材的“翻译”工作,既要讲基础理论,也要译码成实际操作,把课本知识变为现实操纵。第三,根据教学实践来探索教学方式,探索正确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来检验发现问题。第四,要遵从认知规律,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重在“点窍”启迪学生的思维。

(合影)

自2017年以来,应用课改在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老师和同学的不懈努力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次观摩课不仅仅分享了优秀教师取得的成绩,也为新加入学院的老师起到了示范带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