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及27日,我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专业带头人高字民老师带领戏文专业教师王卓、贾红分、宿东明参加了由西安零界肢体艺术工作坊举办的舞踏艺术季的“舞踏观影交流会”和“舞踏复训工作坊”活动。这是艺术实践敎学面向社会与业界合作的大胆尝试与重要实践。这为培华的转型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

舞踏(Butoh):发源于日本,影响遍及世界各地。该表演以小剧场为据点,有浓烈的即兴色彩,是一种从肢体变形而发展到原始自然的肢体戏剧。舞踏在文化上横贯东西,传统与现代结合,强调身心的深层感知与直觉对话。
在3月20日的“舞踏观影交流会”上,零界肢体艺术工作坊创始人王小舟女士为参观者放映了当代最负盛名的舞踏团体——大駱駝艦 ,以及享誉欧洲的舞踏大师——室伏鸿的演出现场影像资料。并介绍了舞踏概念及其生成背景,讲解这两支舞踏团体的独特风格与发展历程。交流会特邀高字民老师以及两位亲历本次舞踏艺术季的"零界友人",与大家分享亲历舞踏的震撼与思考。我校师生在此次交流会认识了舞踏这一舞蹈形式,并深受吸引。27日,我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专业带头人高字民老师带领戏文专业教师王卓、贾红分、宿东明参加了由西安零界肢体艺术工作坊举办的舞踏艺术季的“舞踏观影交流会”和“舞踏复训工作坊”活动。这是艺术实践敎学面向社会与业界合作的大胆尝试与重要实践。这为培华的转型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

3月27日的复训工作坊的活动中,工作坊导师王小舟亲自带领参与者体验舞踏的艺术魅力,让参与者从双脚出发,仔细探寻脚掌与大地的联结、探寻脊椎中轴的收缩与放松。在短短三个小时的训练中,参与者练习了自然行走、舞踏的一些基础动作等,在活动的最后,参与者分成两组进行了即兴演出。
高字民老师在活动后有感而发:“波兰格洛托夫斯基有身体行动法(MPA),法国阿尔托有残酷戏剧,巴西有奥古斯都波瓦的被压迫场剧场,日本有舞踏,中国台湾有云门舞集,优人神鼓。中国大陆有什么?我想中华戏曲的丰富让我们或许有些灵感。”王卓老师参加完活动也表示:眼过千遍,都不如亲身体验,扭曲的肢体,狰狞的表情,都让身体自由自在的开口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