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正文

以赛促学 笃志奋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展“齐越朗诵艺术节”、“海峡两岸主持人大赛”两项赛事选拔活动

发布日期:2021-11-09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积极响应我校应用型课程建设,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丰富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引导青年学子更好的走进中华经典、亲近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精神、共抒爱国情怀,立德树人,彰显新时代青年风采,培养合格的有用人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于11月2日、4日分别在汇知楼阳光厅和专业实训室开展了“齐越朗诵艺术节”、“海峡两岸主持人大赛”的参赛作品选拔活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系主任尚勇、系副主任巨梦及专业教师代表分别担任了两项大赛的评委。

播音与主持艺术系系主任尚勇、系副主任巨梦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担任评委

“齐越朗诵艺术节”全称为“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是全国朗诵艺术界最高级别的活动和赛事。为纪念齐越先生等老一辈播音艺术家、传承发扬以“齐越精神”为代表的新中国播音事业的优良传统,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于1996年创办了“齐越朗诵艺术节”,每届设立一个主题,目前已开展22届。本届大赛主题为“回望历史 对话未来”,参赛选手聚焦大赛主题,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歌颂建党百年光辉历程,彰显新时代青年风采,体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声音与经典传颂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共有7个作品参加选拔。比赛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以个人或组合的形式参赛。参考“齐越朗诵艺术节”决赛评分标准,每个参赛作品限时7分钟,打分采用满分10分制,7分起评。评委老师现场打分,通过对作品的主题立意、感受表达、舞台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评分。参赛的同学们用饱满的激情、激昂的语言、大方得体的举止来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本次选拔的参赛作品形式多样,从长安风貌、家乡情怀、抗美援朝等多角度,充分展现了党的百年历程下,播音学子的专业实力与风采。

作品名称:《不朽》参选人员:李锶昀

作品名称:《东归英雄》 参选人员:鞠金喆

作品名称:《黄河诵歌》参选人员:张欣怡 成栗莹 董宗霖

作品名称:《送你一个长安》参与人员:赵雨菲 刘明杰

作品名称:《我和我的家乡》参选人员:王紫安 高瑄敏 刘健 刘懿龙

作品名称:《永远记住你》 参选人员:郑吉乐 张嘉妍

作品名称:《忆齐越》 参选人员:夏瑜娸 洪英杰 张超宇 柴琪 冯开元

此次大赛不但体现出了同学们对待专业学习刻苦认真的态度,同时还丰富了同学们的舞台经验。比赛将选出3部作品,代表西安培华学院报送北京参加“齐越朗诵艺术节”的评选。

除此之外,11月4日进行的“海峡两岸主持人大赛”旨在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陕西电视业繁荣发展,选拔和培养电视主持优秀后备人才。本次选拔共有38名同学参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宋婧、屈阳共同担任了评委。

本次选拔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创意十足。比赛分为两个环节,首先是个性自我介绍,限时90秒,之后再进行自备创意节目,形式不限,激发了同学们的比赛热情。声乐、配音、朗诵、话剧表演、脱口秀等都展现出了播音学子过硬的专业水平与综合能力。

吉他表演

朗诵

创意主持

经过两轮激烈的角逐,最终有7名同学代表我校参加全省比赛。赛后,两位评委老师对同学们的表现及展示出的专业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希望他们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能够再接再厉,在提升专业能力与媒介素养的同时,展现培华风采,传承千载文明。

“齐越朗诵艺术节”与“海峡两岸主持人大赛”都是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中全国性的高规格比赛。通过参加比赛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意识、专业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媒介素养、专业素养、创新能力,使得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现阶段,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积极响应我校应用型课程改革,推行应用型课程建设,其内核是产教融合,将应用型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相适应,在结构、质量、水平上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传媒产业需求侧相匹配,从而进一步践行应用型课程改革理念。同时,我专业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既是对“教书育人”的教学本质的回归,更是对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性问题的探索和研究。这两项大赛在以赛促学的教学形式下,既重视学生的业务实践能力,也不忽视对理论知识的灌输。服务于传媒事业发展的产教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模式,这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文字:谢欣榕

编辑:赵梓涵 王佳

审核:高嘉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