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正文

传媒学院积极开展2023-2024-1学期应用型示范课观摩暨教师座谈会活动

发布日期:2023-11-23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进一步加深传媒学院教师对应用型课程的认识,强化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课程改革落到实处,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优质的学习平台,帮助学院教师解决目前在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11月22日,传媒学院在博远楼智慧教室2203举行了应用型示范观摩暨教师座谈会活动,特别邀请了发展规划与质量建设中心教学督导王法能老师进行现场指导。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陈连龙老师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范瑞婵老师现场进行了示范授课,传媒学院院领导、督导、各专业带头人及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传媒学院副院长张荣花主持。

413F2

活动现场

传媒学院副院长张荣花带领参会教师一起学习了《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她强调,各专业教师要更加专注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改革,推动信息化教学,从而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

1FDCA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陈连龙老师进行示范教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陈连龙老师进行了校级应用型示范课与课程思政示范课《影视片配音》教学展示,他以“配音界的微胖人”关键词恢谐开场,以白鹿原影视作品作为课程案例,通过三个情境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电视剧配音项目——旁白、独白和对白,让大家在现场切身感受到配音由易到难的过程。陈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将课程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到课程内容中,充分体现了章节内容所表达的核心价值观,并在授课过程中开展了多个互动环节,将参会教师角色转换为学生进行互动,通过一些特别字音的发音体验让老师们亲身感受到配音的字音特点,现场气氛活跃,大家积极参与,互动频繁。

2B738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范瑞婵老师进行示范教学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范瑞婵老师通过著名的电影《战狼》片段进行案例导入,为大家展示了省级一流线下本科课程、校级应用型示范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微电影创作》教学过程。范老师选取了该课程影视声音设计章节,通过对经典电影片段案例分析、节选主流电影中的声音现场观摩,使参会教师切身感受到不同的声音设计带来的不同作用和效果。在教学示范过程中,范老师非常注重影视艺术创作中音乐元素运用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同时,范老师精心设计了丰富的实践互动环节,帮助大家更为深刻地了解声音设计与电影主题表达,人物形象塑造,剧本故事发展的关系。

1A892

督导组组长、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带头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带头人进行点评指导

传媒学院督导组组长梁小凤、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带头人周东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带头人陈玲对示范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她们分别表示,应用型示范课教学展示也是两位老师在各自专业课程中进行垂直深耕的成果展示,对学院青年教师具有非常积极的示范带头作用和指导作用。两位老师在示范教学过程中,坚持OBE成果导向、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清晰、互动方式多样化、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自然,尤其是校本案例资源和校本课程思政元素的开发方面,做的非常好。同时,三位专家建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使用传统板书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板书清晰的展示课程的整体脉络及课程内容的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希望以后专业教师多和同类院校进行研讨交流,在应用型课程建设方面再进行深耕,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推动专业建设和发展。

13ABD

传媒学院青年教师发言

参会教师在现场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并踊跃发言,表达了自己对应用型课程建设的看法和感受,交流自己在应用型课程改革方面遇到的问题,老师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师蒋鹏表示,在自己的课程设计中将尝试把声音设计融入课程内容,完善课程知识体系,也会学习借鉴示范课的课程思政融入方式,让课程思政展现的更加的自然;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师仝师媛表示,示范课的交流互动方式给自己很大的启发,自己授课中和学生的交流比较生硬,以后将会持续改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宁辛表示,她找到了声音运用的新的方向,将尝试将声音设计带入到播音类专业课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8B56

发展规划与质量建设中心教学督导王法能老师指导讲话

发展规划与质量建设中心教学督导王法能老师结合日常教学督导情况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指导讲话,对两位老师的示范课展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两位老师讲的内容剧本编排好,演得好,效果好。作为一名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课前要做好课程设计,并且在课堂上自如的展示出来,才能保证一定的教学效果。根据合格评估的要求,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注重第二课堂,带动学生主动学习。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进行课前、课中、课后反思,及时总结应用型课程改革经验。在课程思政融入方面,要打开思路,能够体现课程的价值观,也可以将新知识,新理念,新思想融入课程,体现价值。希望传媒学院青年教师能够以两位示范课老师为榜样,不断总结,持续改进,通过自身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学名师。

1140C

传媒学院副院长张荣花总结讲话

传媒学院副院长张荣花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讲到,传媒学院的学科属性具有非常强大的意识形态功能,在应用型课程改革中,要坚持四真三化原则,具体为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课程设计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过程系统化。张院长强调,教师站稳讲台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青年教师,应结合学院和学校应用型课程改革实际,做到三个方面,一是做好课程设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进行课程设计;二是课程内容能够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三是教学内容能体现课程思政;四是熟练运用现代的技术方法。本次的示范课具备一定的专业性,从专业建设角度还需做到普适性,希望各专业能够从今天的活动中进行探究、总结、提炼共同的范式、推广应用到更多的专业课程中。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传媒学院全体教师也要积极贯彻落实理事长的理念,深入发掘培华历史,校史教育、校本资源融入到课程建设当中,也可以尝试从传播学的范畴进行思考,从传者(个人教学技能反馈)、受众(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媒介(技术的运用)、信息(传播的信息和符号的设计)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效果反馈,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推进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

18FC4

主要参会人员合影



编辑:赵涵

责任编辑:李孟洁

审核:高嘉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