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下,教育领域的创新变革也在悄然发生。自去年新闻编辑课程立项为校级AI赋能教学改革试点课程以来,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正为新闻传播教育注入全新活力,近日更是迎来多项成果的集中绽放。
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新闻编辑课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限制,融入AI技术。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新闻报道策划方案时,充分运用AI工具。学生将新闻主题等信息输入AI平台,即可获取相关信息辅助确定报道策划相关内容。AI还能基于海量策划案例库,生成多套策划方案框架,学生可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创意进行修改完善,让新闻策划更贴合市场需求与传播规律。
在新闻编辑的具体工作过程中,教师也着重强调运用AI应注意的问题。一方面,AI生成的内容存在事实准确性风险,学生需对AI生成的新闻素材、数据等进行严格核查,通过权威渠道交叉验证信息真实性;另一方面,AI可能会因算法局限导致内容同质化,教师鼓励学生在使用AI工具时,保持自身的独立思考与创意表达,将AI作为辅助工具,而非完全依赖其输出结果,确保新闻作品的独特性与专业性。

凭借在AI技术应用方面的出色实践,该课程团队在2025年5月在第十届微课教学比赛(AI技术应用专项)中脱颖而出,《利用AI制作新闻标题》微课荣获三等奖。此微课中,教师详细展示了如何借助AI标题生成工具,输入新闻核心内容后,获取不同风格的标题并通过对比分析,教学生从AI生成结果中筛选、优化出最具佳的新闻标题,为AI赋能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示范案例。
除了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学生也在AI赋能的教学环境中展现出强大的创造力与实践能力。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成功立项2025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AI赋能“长安老汉”影述非遗故事——基于数字人老秦的长安非遗创新传播实践研究》。项目团队拟用数字人制作平台,通过AI算法生成数字人“老秦”的形象与声音,结合非遗故事文本,让“老秦”以生动自然的神态和语气讲述长安非遗文化。学生充分运用学到的AI知识与技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更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贡献了青年力量。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AI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课程团队邀请对AI技术应用颇有研究的吕晓东老师为学生开展专题授课。吕晓东老师围绕如何运用AI进行文生图、图生视频等前沿技术进行了详细讲解。在文生图、图生视频教学中,吕晓东老师使用豆包等平台,输入提示词,生成色彩丰富、细节逼真的图片,将静态图片转化为动态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AI技术的魅力与实用性。
吕晓东老师还讲解了调整画面参数、风格的技巧。在吕晓东的指导下,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实践,完成了一组组较高质量的图片和视频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学生对AI技术的掌握,更体现了他们将技术与新闻传播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创新思维。

《新闻编辑》课程AI赋能教改成果,将对其他课程产生深远影响,其打破学科壁垒、融入前沿技术的教学模式,为《新闻采访与写作》等课程提供可借鉴的改革思路,这种跨课程的联动创新,将推动新闻传播专业教学体系升级,有利于培养更多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从课程改革到获奖成果,从学生项目到专家授课,《新闻编辑》课程的AI赋能教学改革实践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不仅彰显了学校在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创新探索,更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新闻传播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未来,《新闻编辑》课程团队将继续深化AI赋能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为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让更多的学生在AI技术的助力下,成长为具有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优秀新闻传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