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研室在图书馆阅读区精心组织开展了一场聚焦校级科研项目《数字化手段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以陕西唐十八陵为例》的专题探讨活动。教研室教师及相关科研人员满怀热情,积极参与了此次意义非凡的活动。
活动伊始,项目负责人孙婉,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大家介绍了该科研项目的背景和意义。唐十八陵作为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宝库,宛如一部立体的史书,承载着唐朝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内涵。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注意力变得更加分散,传统的文化遗产传播方式难以吸引大众的目光,导致唐十八陵的影响力逐渐局限在较小的学术和文化圈子内,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所幸,新媒介时代的到来为文化遗产的复兴带来了新的曙光。与会教师们在认真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的介绍后,围绕项目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诸多具有建设性的观点。在内容创作上,有教师提出,唐十八陵背后蕴含着无数精彩的人物故事和历史事件,这些都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元素。可以通过深入挖掘这些故事,采用故事化叙事的方式来制作短视频,让观众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进行对话。同时,结合当下流行的 "国潮" 元素,对陵墓建筑、石刻等进行创意解读,将传统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的时尚潮流相结合,让古老的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还有教师强调了技术赋能的重要性。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的偏好和行为习惯,精准地推送符合用户兴趣的内容,提高短视频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借助 AI 剪辑工具,不仅可以提高视频制作的效率,还能够保证视频的质量,让短视频更加精美、流畅。
此外,教师们还指出,要加强与文旅部门、知名短视频博主的合作。与文旅部门合作,可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推动唐十八陵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与知名短视频博主合作,可以借助他们的影响力和粉丝基础,扩大项目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唐十八陵文化传播中来。还可以通过联合推广、举办短视频创作大赛等方式,激发大众的创作热情,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唐十八陵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中来。
此次专题交流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为项目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研室将以此为契机,凝聚全体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智慧和力量,持续推进该科研项目的深入开展,不断探索新的传播方式和方法,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复兴贡献更多的力量,让唐十八陵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媒介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