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6日下午,在我校汇之楼国学大讲堂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沙龙,是两性关系中大学生们最关注的“爱情关系”的探讨。本次邀请到的嘉宾是国家婚恋家庭咨询师、陕西省新爱心理服务讲师、咨询师马骎和国家咨询师陕西省新爱心里服务中心讲师、咨询师、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杜昱坤,参与校内讨论环节的嘉宾有我校女子学院常务副院长刘利侠,人文学院仵埂教授,以及学生潜能中心主任、心理学专业博士吴博,同学们围绕“爱情”这个主题畅所欲言,现场互动积极有趣。

房宁老师做嘉宾介绍

第一部分首先由马骎老师开启了题为:“相爱,就真心相爱,分手,就安心分手。”的发言。
她讲述了一段大学时光的故事,故事中竟离奇的有一位培华女大的情敌,早年的青涩让她对爱情有了新的审视,初恋的美好与回忆变成了而今阐释“喜欢”与“爱”的定义。通过这个生动的导引,她提出“喜欢”与“爱”的边界:喜欢是利己的,爱是利他的,如果是喜欢,就选择做朋友吧,稳固的爱情,需要的是理解与包容。
紧接着,马老师为大家讲述了“爱情三角形”理论,这让学生们大开眼界,原来恋爱是需要深度学习的一门功课。

马老师在互动环节提出了很多有趣的小问题,如:“你是如何看待爱情的?”“你的闺蜜碰到了渣男,你会怎么劝?”等,同学们积极发言并参与讨论。行走在大学校园的恋人们,心理学似乎为同学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道路,两性话题是艰涩的,恋爱更是成长的必修课。

接下来,杜昱坤老师则是以一首罗伊·克里夫特的《爱》开始了主旨发言,他邀请同学们与他一同阅读诗句,从字里行间感受“爱”的力量,爱不仅仅是为了让自我感到满足,更是唤醒对方感受和激活生命的方式。杜老师还分享了一部张嘉译、宋佳饰演的影片《悬崖》,借以谍战题材故事中的爱情警示同学们,在爱情中许多人抱着不同的目的,爱自然也会有真有假,须用心甄别。


主旨发言结束后,由刘利侠副院长主持了第二部分的主题讨论,仵埂教授分享了自己在爱情中的深挚体会,对学生们提出的“当代人多次恋爱的焦虑与内心负罪”的问题进行了深度又巧妙地解答,仵教授提醒同学们应先补给知识,因为在人类漫长的婚姻历史中,一夫一妻只是婚姻的一种形式和一个阶段,人类的婚姻与恋爱模式很多元,所以不必为多次恋爱而苦恼。吴博老师则从精神分析的视角出发,告知同学们寻找爱情的费洛蒙需要勇气也需要实践,当那个符合自己完整自我追寻的个体出现时,我们就找到了心灵与爱的归属。
最后,刘利侠院长总结了此次沙龙,她告诉同学们,爱情需要先完善自我,只有自己成为了一个更优秀的个体才能找寻到优秀的另一半,她肯定了嘉宾们的演讲与互动,鼓励孩子们不断进步,去寻找完美的爱情,提出成熟的恋爱方式,才是步入幸福婚姻的关键。
编辑:王雨苗
图源:王雨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