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政策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创业政策 > 正文

西安培华学院关于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

发布日期:2020-10-14    来源:     点击: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等文件要求,及我校转型发展工作的需要,结合我校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要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模式为重点,坚持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普及和提高相结合、训练和竞赛相结合、创新和创造相结合、创业和就业相结合,构建高效有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平台,完善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丰富功能互补的实践资源,落实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整体构建符合我校实际、体现我校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体系。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国家制订实施的本、专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基本要求,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结合我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明确本专科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明确创新创业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将实验室开放制度落到实处

在实验教学中,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基础上,开设创新创业性实验项目。校内所有基础实验室、实训基地,在完成正常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对学生全面开放,鼓励学生利用第二课堂时间从事创新创业实践,鼓励学生深度参与有关科研项目和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

(三)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着力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2.加快优质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建设。利用先进教育资源,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有重点地引进开发和建设一批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为学生提供在线课程、职业测评、创业体验等优质资源。制定在线课程学分认定和学习认证办法,将创新创业课程列为必修课,并计入学分。

3.加强创业培训特色课程建设。教务管理中心、学生潜能发展中心、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共同研究,构建和完善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对具有创业意愿和创业潜质的大学生集中培训,在创业课程、创业政策、创业技能、创业实践等方面给予保障和支持。按照 “无形学院、有形运作”的模式,加强大学生创业基础建设,切实扶持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

(四)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1.加强创新型实验室建设。进一步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加大投资力度,全面加强创新型实验室建设。通过参与创新性实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依托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实施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训练计划。按照导师科研项目引领、学生自主参与的模式,建立完善导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具体执行标准参照《西安培华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3.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以赛促训,组织发动好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创新创业类竞赛活动,做好培训、指导、总结工作。学校在竞赛组织经费,指导教师绩效考核、工作量认定,获奖学生创新实践学分认定、奖学金评定等方面予以政策保障,具体标准以学校相关文件为准。

4.打造学院“一赛一创”活动品牌,每个学院都要紧密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及优势,打造一项创新竞赛品牌;每个学院每年推荐一个“专业+”或“互联网+”的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申报入驻学校创业孵化基地(筹备建设中)或创客中心。

5.加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学校投入专项资金和专用场所建设集创业培训、创业实践、创业服务、创业交流和成果展示为一体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制定《西安培华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明确入驻条件、程序、评审流程、扶持政策等。

6.加强校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加强与本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优秀校友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创客中心的合作,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协同育人,多层面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7.成立大学生创业联盟和创业俱乐部。定期举办企业家论坛、创业沙龙、创业咖啡、创运会、创业论坛等交流活动,营造创客文化,搭建大学生创业交流平台,为自主创业大学生及时了解政策和行业信息、学习积累创业经验、寻找合作伙伴和投资创造条件;积极搭建项目与企业对接平台,加大优秀项目推介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和投资机构进行项目投资。

(五)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

1.完善创新创业学分制度。在实施创新实践学分制度基础上,丰富创新创业学分获得的渠道,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入驻孵化基地和自主创业等情况纳入认定范围,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累计和转换制度。

2.实施弹性学制。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档案,加强学籍学业管理,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凡创办企业的学生,可视为其参加学习、实训、实践教育的时间,并按相关规定计入学分。在规定时间内,可重返学校完成学业。

申请休学时所需资料有:创业计划书、创业导师推荐意见、个人申请、休学创业申请表等。休学创业的年限原则上不超过2年。

(六)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

1.建立创新创业工作激励机制,将教师指导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学科竞赛等,计入教学业绩评价体系,纳入教职工绩效考核内容。

2.鼓励支持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到企业、研究所等社会单位挂职锻炼,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提高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3.抓好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利用全校选拔培养、人才引进等方式,建设一支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专职师资力量;鼓励和支持有能力的教师、辅导员等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同时,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鼓励支持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到企业、公司、研究所等社会单位挂职锻炼,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积极聘请社会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校外专家学者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力争做到对有创业意愿、创业项目、初创企业的大学生进行“1+1”指导帮扶。

(七)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

1.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基金初始资金200万元,主要来源是学校拨款和知名企业、成功校友及其他社会力量的捐赠。制定《西安培华学院大学生创业基金管理办法》,力求基金使用科学、合理、高效。积极争取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多种形式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2.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并在现有相关评优评先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彰优秀创新创业的学生。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一)健全体制机制

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形成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定期研究部署创新创业工作,审定工作制度,统筹教育资源,决定重大事项。具体组成如下:

组 长:王拴才

副组长:姚文静 于国亮 秦海锋

成 员:唐学学 薛 清 王西安 鲍 伟 刘 伟

徐 磊 刘利侠 赵选民 杜耀峰 东会峰

赵伯飞 程国建 张朝辉 王西娅 王 鹏

席小武 徐 莹 李娇萍 柳 雨 王 翠

学校创新创业工作推进办公室设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盘古创新创业学院)。

各二级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推进工作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学生工作的副院长任副组长,相关专业负责人及学生学业导师、生涯导师等为成员,负责本单位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细化实施方案

各有关职能部门、各学院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相关实施方案报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三)强化督导落实

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部门业绩考核、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指标。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情况列入本专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重点内容,接受社会监督。

(四)加强宣传引导

及时总结推广各学院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选树学生创新创业成功典型,丰富宣传形式,培育创客文化。搭建创新创业活动学生交流平台,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优秀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为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提供经验交流、成果展示、共享资源的机会。积极邀请社会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辅导讲座、事迹报告等课外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宣传创新创业教育的新举措和创新创业工作的新成效,积极营造浓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西安培华学院

2015年9月20日

友情链接 / Lkink

地址:中国•西安市长安区常宁大街888号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by 西安培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