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项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万余人见证!人文青年实践足迹浸润乡土民心

发布者:陈天航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16日 22:57 [来源]: [浏览次数]:

2025年暑期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青年学子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组建46支队伍、1000余名学生、3000余公里

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其中,1支队伍成为团中央重点联系团队

1支队伍获批团中央立项

9支队伍组建横山区专项队伍

32支队伍获批校级重点立项

30支队伍搭建实践教育基地

发表12篇相关学术论文

撰写50余篇调研报告

剪辑32部践视频

各级媒体报道上千余次

收到政府单位等部门感谢信40余封

基层治理、乡村支教等受众上万人

他们一路遇见,一路同行,一路携手

用美好青春书写奋斗华章

一起领略TA们的风采吧!

秦地银龄振兴队

西安培华学院秦地银龄振兴队入选团中央重点联系团队,由11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组成,扎根安康汉阴县漩涡镇,以线上线下结合模式推进龄振兴,累计开展活动50余场,服务3000余人次,成功搭建实践教育基地。形成稿件、视频52篇,获各级媒体转发百余次,浏览量超30万,更获中华网、多彩青年网等报道,收到各级政府多封感谢信。

推普筑梦·童心童行志愿服务队

推普筑梦童心童行志愿服务队由汉语言文学和体育教育9名同学组成,在榆林市横山区开展了为期10天的推普宣讲活动。团队结合专业交叉优势,通过推普调查、宣讲、一对一结对帮扶,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层教育、为乡村发展赋能。截至目前,团队形成2篇学术论文、2篇调研报告、9篇实践总结和多部记录视频,收到新就业群体代表送上的一面锦旗,各级媒体报道90余次且单篇报道浏览量最高已过100w。

圆梦夏乡-文韵横山助梦团
圆梦夏乡—文韵横山助梦团走进榆林市横山区怀远街道办,开展精准资助、关爱老人活动,并开展推普,思政、传统文化、心理、舞蹈等10期特色课。截止目前,获媒体报道115次,其中国家级3次(含中青校园网1次 )、市级3次、区级多次,获当地表扬信,助力乡村发展。

圆梦夏乡-山峁峁上的播种者实践队

“圆梦夏乡——山峁峁上的播种者”实践队由10名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学组成,在榆林横山区开展了为期15天的深度推普专项服务,高效覆盖近300名社区儿童。团队立足语言优势,通过趣味推普宣讲、精准语言训练,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同时,融合航天科普、非遗创作、音乐剪纸及时间认知课程,以语言为桥促进文化传承与综合素养提升。活动日均推普触达30+人次,截至目前,团队形成了1篇学术论文、2篇调研报告、5篇实践总结和多部记录视频,获各级媒体报道100余次。

星火文兴实践队

星火文兴实践队入选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重点立项团队,由汉语言文学专业8名学生组成,赴榆林市横山区波罗镇开展两周的“宣传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活动。

团队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参观红色遗址、走访退伍老兵等,实地调研数十次;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农业发展,宣传生态农业助力经济发展,助力乡村建设。

活动先后被中国青年网、中华网等媒体平台多次报道,播放量达万次,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形成十余篇实践报告和6次记录视频。

“语众不同”培小文青苗燎原队

“语众不同”培小文青苗燎原队前往榆林市横山区响水镇,开展为期10天的“青苗语韵-七彩智语”乡村青少年语言能力孵化计划。团队以彩虹元素为特色,设计十大彩虹主题日,融入地方元素。截至目前实践纪实得到中青网、中华网、头条、三下乡网等国家级媒体报道20余篇,省级媒体报道5篇和地方级媒体报道50余篇,同时收到响水镇人民政府表扬信。


人文之光培华支教团

人文之光培华支教团暑期“三下乡”于潼关县太要镇小天鹅学校开展13天支教活动。以支教为核心,采用“1+4”特色支教模式传递知识与爱。团队多平台发布动态,抖音播放量7.5万余量、公众号阅读量1500余量。活动获学院、培华青年、潼关县团委妇联及学习强国等报道,陕西日报推发浏览量3.78万余量,彰显社会影响力与当代青年担当。

绘梦青苗志愿服务团

绘梦青苗志愿服务团赴灞桥区宇航幼儿园开展10天暑期实践,聚焦学前教育,以爱国主义为主题,以绘国旗、讲爱国故事、唱红歌等形式开展,同时辅助日常教学,将五大领域融入日常教学中,总共组织活动40余节。截至目前,实践获中国日报、大学生云报、共青团灞桥区委等新闻媒体报道,其中大学生云报浏览量达2万+,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总浏览量达到6000+,获灞桥区团委、宇航幼儿园表扬信及荣誉证书。


云梯·青年宣讲团

云梯·青年宣讲团第3次入选团中央“两弹一星”专项社会实践,团队聚焦“两弹一星”精神传承,在榆林市横山区开展了为期15天的密集宣讲活动。团队深入各社区,以“党领导下的中国核工业”为核心,系统宣讲了从“两弹一星”到“华龙一号”的辉煌历程,深刻阐释了核工业精神的时代价值。活动单场听众超百人,有效激发了基层群众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受到社区高度赞誉,截至目前,团队相关报道浏览量已突破十万。

文润羌乡队

文润羌乡队在宝鸡凤县羌寨开展15天实践,紧扣“语润羌乡,文墨惠民”主题,深耕“经典润乡土”。开设多场推普课,助村民孩童提升普通话能力,完成2份调研报告,助力当地乡村教育及服务水平提升。获当地政府、团委表扬,当地及其他官方媒体各报道10余次,平台累计播放量超3w次,点赞破2000次。

“乡梦童行者”志愿服务队

“乡梦童行者”志愿服务队在咸阳市乾县黑里村开展了为期十天的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活动。团队成员由学前教育专业组成,并深入走访调研,设计思想引领、快乐学习、艺术素养等5个板块。形成各类稿件22篇,实践视频11部。实践纪实得到乾县发布,西安培华学院官微等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报道,并收到实践地表扬信和锦旗。


培华语桥精准资助基层行社会实践队

培华语桥精准资助基层行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7月7日至18日在西安市灞桥区铂悦社区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八名汉语言文学专业队员创新采用“普通话+文化沉浸”双轨课程模式,内容涵盖语文学习(拼音、朗读、古诗)、安全教育(禁毒宣传等)、文化历史(汉服秀、四大发明、脸谱DIY)及互动活动四大类。活动成果丰硕,获国家级等各级媒体报道6篇、发布视频11条及推文10篇,并收获区团委及社区的实践证明与表扬信。

生涯氧吧筑梦服务队

生涯氧吧筑梦服务队由人教院潜能发展辅导站13名学生组成,赴汉中洋县开展10天实践活动。通过开展课业辅导、小学生体验式团辅活动等多种辅导模式助力当地7至10岁儿童健康成长,践行服务乡村教育的社会责任。活动累计投稿30余篇,多个微博进行活动宣传与转发,视频号浏览量超12225次,累计服务时长超70小时,覆盖青少年160余次。

横岫遗韵黄土寻脉传薪团

“横岫遗韵”实践团队走进榆林市横山区党岔镇,实地调研党岔北庄村水稻田三变改革并助力非遗横山老腰鼓的传承多元实践促进地方文化推广。目前,走访了9处地方,访问了以张天飞为代表的10余人产出11篇公众号推文、9部实践视频,实践纪实文章在横山融媒体报道,用青春担当为黄土乡村振兴添彩。

“洛南寻根·童心传薪"培文志愿队

洛南寻根·童心传薪”培文志愿队于2025年7月5日至19日分别走进商洛市洛南县仓颉小镇、西安市航天四院社区进行汉字起源调研和公益汉字课堂团队成员均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深入挖掘洛南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通过汉字课堂让传统文化在童心间生根发芽。发表相关推文近10篇、相关记录视频9部、调查报告1篇。

小笔尖·大法网志愿服务队

小笔尖・大法网志愿服务队携手渭南市澄城县庄头中学与庄头社区,开展了一场为10 天的 “书法 + 普法 + 普通话” 主题宣讲活动。团队由汉语言文学、法学等专业学生组成的青春队伍,为孩子带去知识,为老人传递欢乐。团队开展了近30场宣讲官方媒体报道20余次相关视频播放量累计超3.5万次,该团队赢得了实践地的高度赞誉与认可。

   “丝路语使、人文传声”培华多语志愿服务队

“丝路语使、人文传声”———培华多语志愿服务队驻点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15天,12名英、日、汉国教、播音与主持跨专业学子以“中文+英语+日语”开展1440小时的文旅志愿服务采访美、法等数十位外国游客接待中外游客万余人,师生完成讲解稿译文3万字,中华网等稿件阅读量5万+让千年钟鼓楼“声”入丝路。

培小文·星盏实践团

“培小文·星盏实践团”9名学前教育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奔赴榆林市横山区赵石畔中学,开展为期10天的留守儿童帮扶行动。团队构建“学业帮扶+心理干预+安全防护”三维体系,完成10余次特色课程、情感疏导及安全宣讲。截至目前,团队形成学术论文1篇、调研报告2篇、个人实践总结9篇,活动获中青校园、环球网、陕西教育等媒体报道50余次,并获当地政府表扬信。

培小文面花筑梦团

培小文面花筑梦团10名成员奔赴延安市洛川县。他们聚面花传承,深入作善村、秦寨行政村,联动洛川县文化馆,开展10余场调研走访、20余场面花制作教学,吸引超260名村民参与,挖掘整理面花传统样式十几种。推动古老技艺活化,获两村村委会点赞,收获四封表扬信、四份实践证明、两份采纳证明,以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民俗振兴 。

筑梦青苗志愿者服务队

筑梦青苗志愿者服务队是来自4个不同专业学生组成,联合榆林牵手志愿者协会开展为期12天的“智启青苗·筑梦童行”公益课堂。课程涵盖趣味科学、非遗传承、AI绘梦等,助力3-12岁儿童成长。被中国日报网、中华网等媒体报道30余次,浏览量破40万,获榆林牵手公益表扬信,并落成西安培华学院大学生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基地。

枞心培伴支教小队

枞心培伴支教小队走进陕西省安康市枞岭村,入选西安培华学院校级重点立项,聚焦开设文字焕彩、心灵呵护、笔墨传韵、非遗浸润、安全守护等5大特色板块、16节特色课程,累计授课38课时,服务留守儿童45名,家访调查60余户,截至目前获中青网、中华网、陕西日报等报道38余次,收到汉阴县各级政府感谢信和实习证明11封。

理想的灯塔指引前行的方向

实践的脚步丈量振兴的道路

培华学子怀揣对梦想的执着

将实践所学有效运用到专业学习中

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

让青春年华拥有无限可能

在新时代下不断奋进

充满活力,坚守纯洁理想

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丝路“丝路语使、人文传声”———培华多语志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