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项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智科青年以数据赋能乡村!将成绩写在田野上,留在稻香里

发布者:陈天航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18日 23:06 [来源]: [浏览次数]:

稻浪翻金,荷风送香,2025年盛夏的序曲在蝉声里昂扬奏响。7月上旬,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三下乡”团队的学子们背起行囊、奔赴山海,以代码为犁、以数据为种,把课堂搬进田垄,把算法写进稻浪。秉持“科技反哺乡土、青春丈量山河”的信念,他们将在为期两周的“三下乡”征程里,用AI问诊土壤、用物联守护粮仓、用直播点亮农货,让“智慧引擎”在阡陌间轰鸣,与乡亲们共赴一场“振兴”与“成长”的双向奔赴。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学子积极展现专业优势与创新能力,共有37支队伍,其中6支重点团队,540余名智科青年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中,1支队伍获批团中央立项、5支队伍获批校级重点立项、10支队伍搭建实践教育基地;各级媒体报道240余次,收到政府各单位部门感谢信及实践证明36封。一路相遇,一路依傍,一路协同,他们秉承初心,以青春之名共绘奋斗画卷。让我们一同见证智科青年们的精彩实践吧!


绿岭红苹先锋队:

丁家镇调研行,科技赋能助农路


西安培华学院绿岭红苹先锋队怀揣科技助农初心,深入长武县丁家镇,聚焦当地苹果采摘环节开展专项调研,为定制化研发苹果采摘机械收集关键数据,用专业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团队深入5个国家级苹果示范园,围绕“瑞雪”“秦脆”品种完成采摘机械化需求调研:采集果树参数、发放120余份问卷,形成1.8万字《丁家镇苹果采摘机械化需求调研报告》,提出“轻柔抓取—精准定位—低损卸果”三项核心指标;据此迭代设计出第二代采摘末端执行器,实验田模拟抓取成功率87%、果实损伤率≤3%,并建立“调研—设计—农户反馈”闭环,三轮优化后果农满意度由60%升至91%。实践成果获丁家镇政府感谢信,被长武县农业农村局纳入《2025年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参考资料》,并被“大学生云报”专题报道,浏览量1.2万,团队受邀继续参与秋季田间测试。


“猕链云畴”助农数智志愿队:

助力猕猴桃产业,共绘新篇

2025 年 7 月 1 日起,西安培华学院猕链云畴助农数智志愿队赴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小寨子村,开展以 “助力猕猴桃产业,共绘乡村新篇” 为主题的暑期 “三下乡” 实践活动,用数智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队员们聚焦产业需求,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家中,紧紧扎根乡土。针对当地果农电商销售占比低、易受天气影响等产业痛点,手把手指导村民完成AI短视频创作,利用数智赋能,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当地产业在校地携手下,让数智之花绽放在田野间。

此次实践中,团队发放问卷120余份、采集关键数据30组,完成1.5万字《周至猕猴桃产业数字化升级调研报告》,提出并开发“云端溯源+AI分级”原型系统,现场通过县农技站测试;同时设计《小寨子村猕猴桃数字营销流程图》,为50余户果农开通线上店铺,预计当季线上销售额提升15%。实践成果获小寨子村村委会感谢信,并被“培华青年”公众号、西部网、当代大学生网等权威媒体集中报道,被誉为“校地协同助力陕西特色果业数字化转型的生动样本”。

渭科惠农先锋队:

“五维课堂”点亮童心!

为58名留守儿童插上梦想翅膀

7月10日至11日,西安培华学院10名队员赴渭南市临渭区蔺店镇留守之家开展“教育关爱·童心同行”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了为期 10 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以“精准伴学 + 五维课堂”模式,为 58 名留守儿童开设语文、数学、英语、心理、科普等课程,实行“1+1”结对辅导,帮助 78% 的孩子如期完成暑期作业,数学正确率提升 42%。通过“情绪小管家”“梦想纸飞机”等活动,儿童焦虑指数下降 35%,孤独感降低 52%,并建立成长档案持续跟踪。实践期间,团队每晚坚持 2 小时集体备课,研发 8 套特色课程包,向服务中心捐赠图书、文具、体育用品各一批。活动受到临渭区蔺店镇政府和服务中心一致好评,校方公众号“培华青年”、西部网、中国教育报网等10余家媒体相继报道,浏览量累计逾10万次。


智“芯”先锋队:以爱为翼,筑梦成长

智 “芯” 先锋队在恒口示范区梅子铺九年制学校宣讲遵义、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教做手工风扇、防校园暴力;赴渭南市儿童福利院宣讲长征精神,开展省份地图拼拼乐等活动。

活动以“沉浸式 + 互动化”为核心特色。在梅子铺学校,宣讲遵义精神时,通过情景短剧还原历史场景,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精神,手工风扇制作融入安全知识问答,边做边学,趣味十足;预防校园暴力课程借助“愤怒的纸团”以及漫画的形势,让孩子直观分辨暴力行为,掌握应对方法 。

在儿童福利院,省份地图拼拼乐设置 “地理知识闯关”,拼地图同时答题赢小奖品;民族服饰绘画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将民族特色与创意融合,吸管积木搭建分组竞赛,激发团队协作力,长征宣讲结合 “长征路线打卡” 游戏,孩子们在 “重走” 中理解长征精神,打破传统宣讲的枯燥感 。

学校与福利院孩子们参与活动,知识掌握度提升显著,校园暴力认知测试正确率从62% 升至89%;红色精神问答正确率达91% 。孩子们从被动聆听变主动探索,创意作品超,团队协作项目中,超85% 小组高效完成任务。

“七彩绛心”志愿服务队:

“七彩绛心,童趣假期”科普志愿服务队深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西坡镇,以“关爱乡村留守儿童”为核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暑期实践活动。

实践期间,服务队为当地留守儿童开设非遗传承课堂(剪纸、花灯、漆扇、香包制作)和趣味科普实验课堂,帮助 82 名儿童完成作品 120 余件;同时组织心理辅导、梦想职业畅聊、趣味运动会和才艺汇演,累计服务时长 90 小时。活动结束后,正宁县妇联、团县委联合向服务队发来感谢信,称赞其“用科技与非遗点亮乡村儿童假期”。中国日报网、西安培华学院新闻网均以《非遗牵手科技 七彩绛心队为正宁留守儿童绘就假期画卷》为题刊发图文报道,浏览量已突破 3 万次。

心愿入乡 关爱入户志愿服务队:

“关爱乡村留守儿童,助力乡村振兴”

在七月初,一支满怀热忱的大学生队伍踏上前往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的征程,他们在那里开展了以 “关爱乡村留守儿童,助力乡村振兴” 为主题的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实践活动,团队入户走访了32户留守儿童家庭,建立“一人一册”成长档案;联合旬邑县妇联、村党支部共建“心愿驿站”,现场兑现46个“微心愿”,发放价值6000元学习及生活包;开设12课时“彩虹课堂”(安全自护、趣味科学、非遗剪纸、红色故事会),服务儿童73人次。活动获崔家河村村委会与县妇联联名感谢信,并被陕西青年网、“培华青年”公众号等报道,阅读量累计2.3万,已入选校级优秀社会实践候选项目。

此次 “三下乡” 活动,切实为乡村带来了积极改变,也让队员们在实践中收获成长,他们将继续用行动诠释青春担当,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从校园到田垄,队员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真情留在老乡家;一次“三下乡”,一生乡土情。下一步,他们将继续以青春为笔、以山河为卷,在助力乡村振兴、赓续中华文脉的新征程上接力奔跑——以青春挥剑,披学识为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