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盛夏
黄土高原的风吹来青春的声音
培华青年俯身执教
孩童踮脚看世界
从推普课堂到“环保侠”闯关
从银龄教师牵手留守儿童到心理情景剧放飞童梦
他们把“大思政课”搬进乡村振兴第一线
用知识点亮乡村振兴的星火
今天,就和小薇一起走进
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三期
一起聆听他们的支教故事
“推普筑梦,童心童行”志愿服务队
7月6日,服务队走进榆林市横山区,开启为期十天的“三下乡”暑期推普实践。活动面向快递、外卖等新就业群体子女,开设思政引领、文学浸润、地理印迹、音乐韵律、非遗手工、体育跃动六大融合课程,让普通话学习在唱、讲、做、跑间自然发生。十天里,服务队收获夏州街道办与区新业态党群服务中心的表扬信、实践证明各两份,家长代表敬赠锦旗一面,更被各级各类媒体报道四十余次,单篇浏览量突破五十万,童声同语,推普之梦在黄土高原生根发芽。




秦地银龄振兴队
7月10日,团队赴汉阴县漩涡镇群英村、发扬村、上七村、东河村、堰平村、茨沟村,开展课业辅导、兴趣拓展、红色故事宣讲等支教服务。团队创新“银龄+乡土”模式,组织退休教师结合当地农耕文化设计趣味课堂,开展“田间数学”“非遗手工”等特色课程共计12节。建立“1名银龄+1名村干部+3名学生”帮扶小组8个,精准解决46名留守儿童学业难点问题。开设“银龄讲堂”,通过老教师经验分享、红色教育浸润等方式,形成“学业辅导+品格培育”双轨体系,获村民手写感谢信25封。实践覆盖6村378名儿童,作业完成率提升至92%,178人的兴趣特长取得明显进步。构建的支教帮扶机制获镇政府认可,支教帮扶经验被纳入村级教育帮扶手册。




七色星光志愿团
七月初,团队成员在灞桥区万象湾社区开展“七彩假期”活动,面向15名6—12岁儿童推出“看图猜古诗+听音乐猜动画”双主题课堂。精美图片抢答古诗,经典旋律竞猜动画,志愿者穿插讲解,文学与童趣同频共振。活动参与率100%,孩子们抢答声此起彼伏,古诗记忆与动画知识在欢笑中悄然扎根。这场快闪课堂,既让假期充实有味,也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了鲜活样本。




培小文·星盏实践团
7月6日,培小文·星盏实践团10名师生抵达榆林市横山区赵石畔镇,启动为期10天的“三下乡”活动。团队以“关爱留守儿童、助力乡村振兴”为主线,搭建“家访需求摸底—课后辅导支持—安全推普课程”的闭环服务。前期走访6户留守儿童家庭,与监护人面对面交流,记录生活、学习、心理及特长需求,并赠送文具;中期实行一对一学业辅导,穿插安全教育、卫生常识和普通话课程,既补功课又拓视野。递进式陪伴让关爱精准落地,横山留守儿童收获看得见的成长与温暖。



生涯氧吧筑梦服务队
7月6日,生涯氧吧筑梦服务队赴汉中洋县东城社区,开展“七彩心剧,童梦飞扬”支教活动。团队围绕“心理 + 学业 + 视野拓展”设计内容,通过心理游戏、情景剧、课业辅导、故事会等形式陪伴乡村儿童成长。活动中,精心设计的心理游戏如“优点轰炸”有效提升自信心与自我认知,“情绪猜猜乐”帮助孩子识别并表达情绪,促进互动交流;课业辅导从批改作业、课本阅读等基础入手,一对一答疑夯实知识基础;最具特色的心理情景剧排练,则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与故事演绎中释放天性、编织梦想。本次活动为乡村儿童弥补了心理陪伴与知识学习的不足,助力开阔视野、点亮梦想。






“星火暖田 蓝韵童心”志愿服务队
7月10日,“星火暖田 蓝韵童心”志愿服务队赴西安市高陵区官寺村开展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设计为期两周的课程体系,涵盖党史教育、艺术培养、精准课业辅导及趣味体育活动,全方位满足学生成长需求。活动中,志愿者依托本地资源,将党史教育融入村史与英雄事迹讲述,打造沉浸式“红色课堂”,实现“红色基因+乡土文化”创新融合。同步推行“分层教学,精准施教”机制,基于学情调研实施个性化辅导,有效突破学习难点。立足“五育并举”要求,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项目累计服务留守儿童30余名,课程满意度达100%,学生知识掌握度、艺术素养与体质活力显著提升。




筑梦童心,“育”见未来队
7月12日,“筑梦童心,‘育’见未来”队在西安市灞桥区堡子社区开展实践,为社区儿童提供课后辅导服务。每日工作包括:分层设计适龄作业,精细化批改并讲解错题,确保知识点掌握;同步开设系列特色课程——手工课激发创意、安全情景模拟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动植物认知课培养自然关怀。团队创新推出《我的梦想》主题分享会,增强儿童表达自信;"水果英语"融合生活情境活化语言学习;"动植物大发现"通过实地观察探索自然奥秘;还举办趣味运动会,在团队竞技中强健体魄、培育规则意识。活动不仅夯实了孩子们的知识基础,更培育了合作精神、创新思维与责任感。




明法·夏日实践队
7月7日,明法·夏日实践队在土桥镇胡同同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未成年人保护、禁毒宣传及留守儿童关爱活动。队员通过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结合毒品危害图片展示、宣传视频播放及真实案例解析,系统讲解毒品识别防范要点与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引导儿童提升警惕意识,参与禁毒宣传,共建无毒社区。活动创新融合普法教育与人文关怀,有效强化留守儿童法律认知,助力乡村治理。



“法育青苗”三下乡志愿队
7月7日至11日,“法育青苗”三下乡志愿队赴西安市新城区明宫社区为40余名托管儿童开展5天公益服务。团队创新“普法+托管”模式,通过法律知识转化与多元活动丰富儿童暑期生活。志愿者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融入趣味体验,同步开展法治皮影、主题绘画、绘本阅读及课业辅导,既缓解家长看护压力,更潜移默化培育法治意识。社区负责人高度肯定:“活动兼顾托管制、作业辅、法律护,实用性强!”队员也在实践中体悟到“接地气、有温度”的普法真谛,实现校社双赢。




“无‘毒’防线普法先锋队
7月12日,实践队在西安市长安区北街社区开展“清醒人生,远离毒品”三下乡活动。团队设置递进式宣传平台,通过PPT揭露“跳跳糖”“贴纸烟”等新型毒品伪装形态,播放公安部禁毒警示短片,开展“防毒知识闯关”互动等,强化居民应对毒品的处置能力。累计覆盖300余名居民,发放《青少年禁毒手册》200余份,接受咨询86人次。此次活动既筑牢社区防毒防线,更彰显法学学子以专业服务社会的担当。




“青禾家安”志愿服务团
7月7日至21日,“青禾家安”志愿服务团在陕西永寿耿家村、东张村开展支教活动。白天,志愿者带孩子预习课文、做数学、唱英文歌,并开设音乐、体育、绘画课;晚上家访,发放《家书计划》,与家长沟通教育要点。每班配两名志愿者,同步完成问卷调查,强调家校配合。两周后,孩子单词听写正确率和口算速度明显提高;通过《家书计划》和家访,家长反馈亲子沟通更顺畅;作文和音乐课上,孩子们愿意开口表达。志愿者也在备课、答疑和矛盾调解中熟悉了教学方法,体会到教学相长。





青护暖乡志愿服务队
7月11日,“青护暖乡”志愿服务队来到延安市安塞区鼓乡,把一堂别开生面的安全课送进乡村。本次活动以“理论+互动”为核心,突出趣味性与实用性。急救教学中,志愿者用模拟伤口和道具演示包扎、异物卡喉处理,让孩子亲手操作;防触电环节结合卡通图和插座模型,直观讲解危险点;防溺水、防中暑则通过真实案例和情景问答,强化“六不准”原则与应急技巧。活动提升了留守儿童的安全防护意识,养成了主动讲卫生的习惯。志愿者表示,将持续通过趣味形式传递安全知识,用行动守护孩子成长。



当大学生俯身执教
孩童踮脚看世界
教育便成为乡村振兴与青年成长
双向奔赴的青春诗行
智能科技穿透山壑点亮童心
法治种子随山风扎根乡土
培华青年于黄土地的晨曦里见证求知渴望
在秦巴山区暮色中触摸乡土脉动
他们用“教育筑梦” 的行动彰显培华青年担当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在基层淬炼中读懂“中国”
让这份双向奔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