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项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从校园到基层:“行走的思政课”红色铸魂强信念

发布者:陈天航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25日 20:01 [来源]: [浏览次数]:

2025暑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揭榜挂帅”

“行走的思政课”红色专研项目

10支获批学校重点实践队伍

指导教师30名

117名学生足迹遍布2800多公里

3支非遗红色文化队伍

3支红色精神映童心队伍

1支对话红色记忆队伍

1支追寻红色遗迹队伍

1支唱响红色旋律队伍

1支传承红色基因队伍

撰写调研报告24篇、学术论文3篇

剪辑实践视频40余部

各级媒体报道超200余次

收到政府单位、社区及学校感谢信9封

在红色文化传承、乡村红色教育等领域

服务受众超5000余人

他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以青春之力践行思政使命


木版烽火小分队


“木版烽火小分队”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开展为期10天的以“刀笔铭史 年画载魂——以凤翔非遗木版年画传承抗战记忆与民族精神”为主题的三下乡活动,旨在以青春力量推动非遗传承与红色文化传播。截至目前,小分队充分结合专业优势,采用多种创新形式开展实践活动20余次。被中华网、地方公众号等各级媒体平台转载报道,单篇新闻浏览量最高已过29万,更收到了七家门前村村委会的表扬信与感谢视频,视频播放量超过1万余次。



“光影童梦·红韵传承”实践团


光影童梦·红韵传承团队由传媒与设计学院不同专业12名同学组成,团队以西安市和汉中市为核心开展了为期十五天的皮影赋能活动。团队结合专业交叉优势,将红色基因与传统皮影文化深度结合,通过皮影制作,宣讲,多媒体矩阵,红色皮影剧演绎兴趣班,通过皮影戏演绎红色故事,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感受红色文化,学习红色精神。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活动场次十余场,收到表扬信3封,原创皮影形象五个,完成原创红色皮影《朱德的扁担》、《半截皮带》、《一根灯芯》等15篇剧目,构建"红色非遗"主题新媒体账号矩阵(粉丝量超3000),以及两个青年红色非遗宣传团队。



“薪火非遗,红韵乡行”实践团


“薪火非遗,红韵乡行”实践团由10名学生,3位指导老师组成,于2025年7月3日至2025年7月11日在子长市开展”红韵铸魂,谱华新章“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旨在深化红色文化教育,筑牢青年理想信念根基。截止目前团队形成了多部记录视频,撰写10余篇新闻稿,一篇学术论文,视频号播放记录近2000次,公众号阅读量千余次,累计服务时长超50小时,推动了非遗创造性转化,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



“温澜潮生”社会实践队


“温澜潮生”社会实践队由会计与金融学院学生会13名同学组成,赴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市蜀河镇开展为期15天的支教活动。团队发挥专业交叉优势,通过基础学科赋能课堂、“行走的思政课”、红色财脉系列活动及心桥对话成长会,加强城乡教育联结、为乡村发展赋能。截至目前,团队已形成2篇红色专项报告、1篇调研报告,产出30余篇推文及多条记录视频,收获蜀河镇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获各级媒体报道70余次。



“红韵传薪者 ”志愿服务团队


“红韵传薪者”志愿队携播音、美术、医学、法学,通信工程,软件工程六专业优势,在长安曙光小学开展10天“行走的思政课”,精准服务当地留守儿童。团队定制5类红色课程,推普绕口令、剪纸、心肺复苏、模拟辩论赛、科学小实验轮番上阵,日均服务学生35人次;走访8户留守家庭,拍摄亲情短视频8篇。实践活动推出18条:微信公众号、抖音号视频、新闻稿等,形成调研报告4篇、个人总结17篇、实践报告1篇。



“仓史红音”志愿服务队


仓史红音志愿服务队踏上渭南市白水县史官镇的土地,在当地留守儿童之家开展为期20天的“三下乡”行走的思政课活动。团队主要成员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护理学等6个专业,以“仓颉故里启钥探秘,红韵乡兴践知笃行”为主题,志愿者们带着对红色文化的敬畏与对乡村教育的热忱,通过红色教育浸润、基础课程夯实、特色活动拓展的多元形式,为孩子们的暑期注入知识的甘泉与陪伴的温暖。截止目前,团队撰写实践心得10篇、收到学生心得40余篇、调研报告1篇、累计调研人数650余人、获得媒体报道18余次、公众号阅读量与抖音播放量达40000余次,并获得白水县慈善协会,渭南市慈善协会的表扬,同时收到当地政府与阳光留守儿童之家的表扬信。



“薪火相传红色文化”实践队


“薪火相传红色文化实践队”在商洛市镇安县茅坪回族镇开展为期14天的“行走的思政课”红色专项调研活动。团队以“对话红色记忆,用数字化技术守护老故事”为主题,集中走访茅坪烈士陵园、蒿滩河烈士墓园、茅坪村史馆等红色纪念馆,并深入当地政府、养老院、村庄采集口述史资料。他们主动将思政课堂延伸至乡村田野,用脚步丈量信仰之路,以青春感悟历史温度,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播注入青年力量。截止目前,团队累计形成了相关论文1篇、调研报告1份、撰写实践心得10篇、采访视频550分钟、收集有效调查问卷545份。此次实践活动更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媒体报道50余次,公众号阅读量达2000余次,单篇新闻浏览量超15万,并获当地政府表扬信。



“薪火探源”实践队


薪火探源实践队奔于2025年7月8日赴渭南市华州区与富平县,开展为期1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由11名学生,3名指导教师组成,汇聚法学、汉语言、会计、戏文等4个专业,旨在深挖红色资源,探寻文化根脉,讲好革命故事,助力红色精神在新时代传扬。

截止目前团队相关实践获得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渭南日报、文明渭南、中华网、培华青年、秦东记、爱华州、荣耀渭南等40余家国家级、省级媒体的转载报道,公众号阅读量3000余次,各融媒体平台短视频点击量均在5万次以上。获渭南市宣传部、渭南市文化中心、红色南堡村等多家单位表扬信。团队已完成10余篇调研报告,一篇学术论文,3部视频影片拍摄。实践活动真正践行“赓续红色根脉,挺膺青春担当”的行动使命,让红色根脉在新时代持续焕发生机。




“红色音浪”实践团队


红色音浪实践团队于2025年7月5日至7月15日在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展开了10天“唱响信仰之路,赓续红色血脉”红歌接力传唱活动。团队成员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口腔医学技术3个专业,旨在通过组织红歌快闪与传唱活动,响应国家文化传承与价值观培育的战略要求,同时深化学校立德树人、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和激活个人红色基因,实现个体与社会价值双重赋能。

实践队在当地各大红色基地组织歌曲合唱,与200余位群众一起传唱红色歌曲。截止目前,团队累计形成调研报告1份,撰写新实践心得8篇,途径10个地点,共传唱6个红色歌曲,拍摄歌曲视频57分钟,收集调查问卷154份,公众号阅读量2000余次,并获得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表扬信。



“星火逐梦”实践队

星火逐梦实践团队走进曲江红色记忆博物馆,开展为期7天的红色宣讲活动。成员们化身红色文化传播者,以生动语言、丰富形式,讲述革命故事,让红色历史鲜活呈现。团队精心编纂红色故事集,将珍贵记忆凝于纸间。活动期间,7篇详实新闻稿在公众号陆续发布,引发广泛关注并且创建宣传账号浏览量高于1万。同时,超过4家主流媒体积极宣发,让红色基因深深扎根于心,激励更多人传承红色精神。



实践是最好的思政课

培华学子以“知行合一”的担当

让理论在基层扎根

让精神在实践中传承

他们用青春的声音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用务实的行动服务社会发展

在行走的思政课中锤炼党性修养

增长本领才干以实际行动诠释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