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时代号召,西安培华学院团委积极组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为2025年寒假大学生打造实践平台。帮助引导学生树牢理想信念、提高社会化能力,激发投身基层、服务家乡的深厚情怀,推动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深度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
480余名培华青年挺膺担当,足迹遍布21个省及自治区,350个县区单位。在此过程中,涵盖28个专业领域,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6000小时,聚焦政务实践、志愿服务、基层建设、文化宣传、专业见习五大维度的“全链条育人”体系,涌现出一批有深度、有温度、有影响力的实践成果。
“做不设限的返家乡探索者,我准备好了,”“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我们在路上!”……2025年寒假期间,西安培华学院“青年实干家”以铿锵誓言打破“躺平”传言,投身基层、服务家乡。校团委为此特别策划“返家乡”十期专题栏目报道,深度呈现116名优秀培华青年的实践风采,覆盖各二级学院,以榜样力量激励更多培华青年书写属于青春华章。
从八百里秦川到天山南北,480余名培华青年用专业与热爱解锁N种社会角色,从社区街道的细微服务到政务大厅的专业协助,用实践诠释“专业服务社会,青春奉献祖国”。他们一次次真诚服务刷新志愿战绩,以一份份热忱奉献扎根基层,在各自岗位用坚定信念与赤胆忠诚接续书写挺膺担当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故事。

部分个人实践荣誉证明
以“微服务”撬动“大治理”政务实践提效
培华青年持续破题创新,贯彻青春动能。“共青团工作的生命力在于贴近青年、服务青年。”在共青团紫阳县委实习的陈春丽同学深有感触;担任“永州文旅青年推介官”的肖若兰同学带领团队制作文旅宣传视频,助力推广家乡“永州文化解码计划”;有更多培华青年在基层单位的实践平台上,他们既解构政务服务又重构政策宣传,以特有的青年视角学习政务治理经验,为政务优化建言献策。未来,培华青年将继续以专业智慧和青春热忱,把“微服务”理念融入政务实践,做连接政策落地与群众需求的青春纽带。




参与政务实践工作
以“志愿红”温暖“千万家”社区服务凝聚合力
培华青年接力暖心奉献,点亮向善坐标。从社区问诊到关爱留守儿童,从敬老助残到环保宣传,他们投身村居党群服务中心、青年之家等阵地。传媒与设计学院学生为留守儿童开设公益课堂,会计与金融学院学生协助社区普及反诈知识;或是医学院学生投身望闻问切、义诊帮扶等志愿服务,走进养老院、社区开展“敬老院慰问暖心行”青年志愿助老活动;或是奔波春运“暖冬行动”,组建机动小组购票指引,打通暖心服务“最后一公里”。培华青年用行动为旅客排忧解难,为旅途增添了温馨暖意。他们在志愿服务中彰显作为,身体力行讲好青年故事,传递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投身志愿服务活动
以“小切口”夯实“大民生”基层治理稳步创新
培华青年注入返乡活力,青春建功行动。他们借用寒假时间宣传基层政策、反诈防骗、文明劝导等基层工作,强化自己的青年“主人翁”意识。会计与金融学院学生帮助农户优化财务管理,电商团队为农产品直播带货;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协助开展产业调研、数据整理和党建宣传;或是深入基层一线,参与农村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他们在为优化基层治理注入“新”力量的同时,也实现自我成长,以专业知识不断为基层发展蓄能,激发乡村振兴共富活力。




焕发文化活力“传统传承”融合青春表达
培华青年深耕文脉传统,赓续文化薪火。他们以文化传承为己任,在非遗保护、民俗推广、红色文化传承等领域持续发力。培华青年发挥创意,以线上+线下传播家乡文化。人文与国际教育学生整理地方文史资料,传媒与设计学院学生担任文化讲解员等,他们用自己的镜头和笔触,以青年视角讲述文化故事,记录家乡文化之美,传播家乡文化之声,真正实现传统文化从“动起来”到“活起来”的跨越。




体验文化宣传力量
深化专业赋能“学以致用”实现知行合一
培华青年深度以行求知,擦亮专业底色。从企业管理到技术攻坚,从市场分析到营销策划,他们扎根医疗、教育、农业等领域,让课堂知识在社会大课堂中彰显作为。法学院学生在司法实务中锤炼法治信仰,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用代码编织县域数字化框架,体育学院学生在三尺讲台播撒教育火种。他们在服务社会中增长才干,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品格,生动诠释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培华青年担当。




深入专业见习领域
培华青年曾以炽热初心锻打基层实践的钢铁意志;用温暖关怀打破乡村儿童的知识壁垒;也曾以专业知识服务乡村振兴,在广袤田野留下求索足迹……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事、物,收获不同的志愿经历,到如今,唯有志愿初心不变,且愈加坚毅纯粹。新时代培华青年当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勇当基层实践的排头兵,做行走的奋斗者、思想的开阔者,在社会实践中践行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