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信息公开网

年度工作要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本信息 >> 年度工作要点 >> 正文



西安培华学院2018年工作要点
日期: 2018-03-07      信息来源:      点击数: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同时也是学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迎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迎接培华建校90周年、夺取转型发展标志性成果的重要一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奋力“追赶超越”,以“四个一流”建设为引领,以推进硕士授权点建设、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一流学院”创建、转型发展为抓手,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努力建设新时代人民满意的高水平民办大学。  

一、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增强政治保障能力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政治任务抓好落实,按照省委高教工委和校党委的安排部署,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积极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改革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真组织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题培训。  

2.大力实施思想政治质量提升工程。结合全国、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聚焦根本任务,系统推进立德树人。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实施纲要》,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推动构建“八大能力”育人体系,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以党委教师工作部为平台,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建设。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3.统筹推进“四个一流”建设。以国家“双一流”和陕西省“四个一流”建设为引领,扎实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方向,凝聚学科专业特色,夯实专业建设基础,全面深化“四个一流”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已获批的会计学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和电子商务、护理学、通信工程省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建设,并充分发挥一流学科专业引领和推动作用,提高我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等方面的综合水平,力争早日把我校建设为陕西省“一流学院”。  

4.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建立专业设置与调整动态机制,继续实行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和退出机制。加强专业与行业产业的对接融合,提升校企合作与订单培养的专业数量。创新专业群建设机制,强化电子信息、医学、会计、电子商务等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引领相关专业群发展,实现专业的集聚效应。省级一流专业和省级重点专业要积极引进国际先进职业标准、课程体系,逐步开展国际专业认证。  

5.继续深化应用型课程改革。构建校企共同设计基于工作过程(任务)的各专业课程体系。按照行业技术标准、建立和完善知识、能力、文化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标准体系。开展课证融合、创新创业、校企共建、混合教学等特色课程与教学资源库建设,培育建设省级以上教材4部、省级以上课程15部、省级慕课在线转化项目5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5门。建成1-2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培育提升29门通识教育课程。深入开展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项目建设,创造条件建成“全国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院校”。  

6.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思路,科学、规范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教学方式,开展理实一体化课程、校企协同课程、“双证融通”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推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加快信息技术在教与学中的运用,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化学习体系。改变课程考核方式,实施以能力为导向的多元和多样化评价。深入开展系统性教学研究,积极推行学分制改革。创新女子学院教学工作,进一步打造女性教育特色和亮点。培育省级以上学科竞赛项目38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不少于150项。立项校级教改研究项目30项、培育省级以上教师教学赛事项目90项、省级教改项目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加速培育国家级本科教学成果奖。改革毕业设计,实行项目引领、企业出题、双师指导、协同完成、市场评价的模式完成毕业设计,提升实践类毕业设计选题的比重  

7.高水平通过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全面贯彻落实“一坚持、两突出、三强化”的审核评估指导思想,进一步强化认识,努力营造“人人关心评估、人人参与评估”的工作氛围;认真对照审核项目、要素、要点和审核评估指导性问题,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全力做好审核评估的宣传动员、自评自建、预评整改和专家进校考察各项工作,确保学校审核评估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8.实施绩效管理与专业认证。深入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建立学校学科专业发展数据库,强化对学科专业绩效的基本状态的常态监测,加强对发展水平、教育质量、风险预警和问题应对。形成集两级质保、雇主调查、校友调查、在校生调查、课程评价、督导检查、专业评估、年度质量报告等一体的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开展专业评估和认证,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创造条件开展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培育4个省级一流专业参加国家专业认证,培育1-3个工科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认证。  

三、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科研服务能力  

9.推进专业硕士点培育建设。根据《陕西省2017-2023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按照基本条件支撑、培养能力提升、管理制度健全三部分展开建设工作,分层运作、分块实施、整体推进。扎实推进与延安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工作。着力加强“西北大学—西安培华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建设与管理。  

10.加大学科建设和成果产出力度。加大学科建设和成果产出力度。依托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自然科学研究基地,加大高层次科研项目申报的组织力度,力争标志性科研成果有新突破,培育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1-2项,厅局级以上项目不少于50项;新增专利授权70项;SCI、EI、ISTP收录、CSCD、CSSCI、其他核心期刊论文数不少于150篇;建立校-院-系-教师“四位一体”的横向合作项目工作责任落实机制和激励机制,力争使全校产学研合作或校企合作等横向项目到账经费达到1000万元。  

11.提升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制定《西安培华学院科研平台建设支持计划》,切实增加对横向课题、发明专利、横向科研项目或委托研究项目的支持。加大协同创新推进力度,不断拓展和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的合作。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创造有利于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的政策环境,鼓励教师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多种形式参与成果转化,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培训和咨询活动。开放学校科研平台,支持每个专业与企业共建1-2个实验室,共同搭建校地、校企战略合作平台,支持校地、校企共建研究基地。  

四、实施“引智聚才工程”,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12.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投入人才建设专项资金3000万元,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修订《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完善人才引进分类标准、管理体制以及配套优惠政策,年内引进博士不少于40人,引进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不少于30人。实施“高级访问学者计划”,根据学科专业建设需要,选派30~50名学科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研修。重点围绕“双一流”学科专业,引进国家青年千人计划或省部级以上等拔尖人才3-5人。“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  

13.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全面实施师资队伍优化工程,在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选派教师到共建基地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行业经历和实践能力。推进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联合西北大学举办中青年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切实提升管理干部综合素质。联合西北教师发展中心联盟,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建立教职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完善教职工成长档案。实行教师全员培训制度,落实新教师导师制。加快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五、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14.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完善“理事会决策授权、校长行政负责、党组织政治保证、教代会和师生民主监督、社会多元力量参与”的权力运行机制。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学校与二级学院及职能部门的责权利关系,促使二级学院成为责、权、利一体的“办学单位”。实施学院(部)分类评价制度,鼓励学院(部)根据社会需求、学科专业以及自身实际,确定发展目标,增强办学特色  

15.深化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学校人事制度,深化以定编、定岗、定责、岗位聘任和绩效考核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效率优先,体现公平的岗位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做到“按需设岗、按岗定酬、竞争上岗、绩效考核”的岗位聘任激励机制,淡化身份,强化岗位,明确职责,严格考核,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修订和完善干部管理制度、人才队伍建设制度、薪酬分配制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目标任务考核制度。推进教师分类管理、分类发展,建立以体现岗位绩效为核心的职务业绩激励奖励体系,逐步建立教师流转退出机制。  

16.深入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深化管理机构改革,稳步推进行政部门大部制和“扁平化”建设,全面推进管理创新工程,优化服务流程,增强服务能力,推进规范服务、高效服务、精细服务和阳光服务。健全督查督办机制,督查学校工作落实,发现问题,明确责任,及时整改。按照高校档案工作管理要求,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推进档案馆、校史馆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加强教学档案和学生学籍档案建设。深入推进信息公开工作,创新信息公开方式,丰富公开内容,畅通信息公开渠道。  

六、提高教育管理服务水平,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17.提升学生管理服务水平。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不断创新学生主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打造特色品牌。进一步挖掘姜维之精神,以持续创建“姜维之班”为抓手,推进班团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做好社区服务和学生服务设施提升工作,打造学生学习生活新风尚、新体验。进一步完善“奖、贷、助、补、减、勤、免”的学生资助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制度化、常态化。提升共青团工作内涵,完善社团育人体系、拓展社会实践平台、丰富志愿服务活动。  

18.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构建起学校主导、部门协同、学院主体的“大学工”格局,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推进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进程。完善辅导员队伍选聘培训、培养机制,推进辅导员分类发展,打造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辅导员硕士学位以上同比提升10%,讲师以上(含)职称同比提升20%,开展校内培训不少于25课时,网络培训不少于25课时、校外培训交流学习不少于20人次,学生对辅导员工作满意度不低于90%。加大团学干部、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力度,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组织开展好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长制”项目实施效果,进一步深化第二课堂“提增”计划,进一步打造好“一站式”服务中心。  

19.扎实做好招生与就业工作。科学制定和落实2018年招生计划,进一步优化招生结构和比例,做好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录取招生工作。不断提高生源质量,本年度统招生规模稳定在6000人以上,计划完成率达到100%,统招本科录取报到率不低于94%,统招专科录取报到率不低于91%。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毕业生就业培训与指导,积极拓展就业渠道,进一步健全就业工作目标考核办法,逐步建立立体化、全程化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2%,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不低于73%,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不低于92%,毕业生满意度不低于92%。  

20.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梳理完善学校促进大学生科创活动和双创教育的工作体系,统筹创意转化、创新实验和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推动各类基地与创业营、创新项目、创新竞赛等深度结合。建立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工作室,二级学院双创工作室入驻创客中心不低于70%。大力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立完善大学生双创档案。做好“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培训,培育参赛项目不少于500项,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不少于200项,其中省级不少于10项,国家级不少于5项。充分挖掘校友创新创业资源,建立不少于100人的校友创新创业案例库。  

七、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提高开放办学水平  

21.加快国际化发展进程。扩大国际化办学视野,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按照“开放式办学引进优质教学资源,国际化合作牵手世界知名高校”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交流内涵和领域,建立紧密型合作伙伴1-2个。完成高质量外语宣传网站和宣传片,不断提升我校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新增3-5所对外合作院校。积极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力争与国(境)外高校共建1-2个交流合作专业。拓展与国(境)外院校交换生项目,达到每年60名学生到国(境)外学习。参照国际同类专业建设标准,加强优势和重点专业国际化程度,培育建设1-2个有条件的专业,与国际专业教育认证逐步对接。  

22.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抓住“一带一路”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发展机遇期,以中国文化和产业“走出去、引进来”为契机,加强与国(境)外一流应用技术型大学开展多层次、高水平、实质性的合作,吸引海外高端人才来校任教,邀请外国专家教授来我校访问并作学术报告2-3次,主办国际性学术会议1-2次。选送一批学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多领域的联合培养,包括海外博士学历提升计划等。大力推进我校学生的国际化,提升在校学生海外留学、交流人数。完善教师出国访问制度,支持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国际科研合作,选派约15名中青年教师赴海外访学及研修。  

八、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学校转型发展步伐  

23.加强产教融合顶层设计。修订《西安培华学院关于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实施方案》,出台《西安培华学院关于推进产教融合的实施方案》。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全面引入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推行基于实际应用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建设,推进学科专业和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结,实践性教学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50%。  

24.加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建立结合产业、结合行业、结合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形成按创新价值、应用质量及研究能力分配资源的激励体系,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加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新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0家,积极培育高端科研创新平台,支持与南京云创大数据研究院合作共建“大数据人工智能教育与工程中心”。支持与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有限公司共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与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共建医疗技术协作中心、与SAP中国区大学联盟共建联合创新中心,切实提升地方经济服务能力。  

25.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稳步扩大继续教育办学规模,积极开拓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和培训项目,使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与质量稳中有升。继续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归口管理工作。依托区域资源平台,加大力度举办职业技能、行业认证,企事业单位培训,以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和个性化教育需求。  

九、以建校90周年为契机,加强大学文化体系建设  

26.凝心聚力办好90周年校庆。围绕学校务实、节俭、创新、励志”的校庆筹备工作元责任,组织好建校建校90周年系列活动,凝聚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力量,积淀文化精神,打造品质内涵,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发展。充分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开展校内外资金募集活动,创新学校筹资机制,扩大办学资金来源。  

27.优化学校外部发展环境。创新校园文化品牌,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宣传学校红色历史、办学理念,特色文化、大学精神及办学成果,凝心聚力,振奋精神。凝聚校园文化核心价值,提炼校训内涵,升华创业传统,构筑核心价值,培植健康向上、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大学文化根基。建设高水准的学校形象标识体系,科学规划、精心建设有特色、有品位的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和平台,打造“培华大讲堂”、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等各类文化活动和平台,出特色、出精品。二级学院做好“一院一品”文化环境创建,持续优化美化育人环境。  

28.营造文明和谐的办学氛围。启动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评选准备工作。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工作,深化做实“三风”建设,实施日常主题教育活动;推进学生美育工作改革创新,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建设一批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升体育俱乐部教学、训练、竞赛等方面的发展改革工作。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有效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做好新闻信息主动发布、网络思政平台和新媒体平台建设工作,完善舆情发现处置应对引导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守住安全稳定工作底线。  

十、切实加强学校管理,提升综合保障能力  

29.加快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校园基本建设规划,按期完成文体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工艺美术实训中心、医学实训中心、教职工餐厅工程和新建学生公寓工程的建设任务。完成学校固定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完善相关制度,盘活学校资源。优化图书资源结构,加强图书情报检索及综合服务,达到合格评估图书数量的要求。落实年度财务预算,加强财务规范管理,努力拓宽办学收入渠道,建立经费使用效益评价体系。  

30.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按照应用驱动、需求导向的原则,整合校内各种管理信息资源,规范数据采集与管理流程,建立事务处理、业务监管、动态监测、评估评价、决策分析等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及大数据支撑系统,提高决策水平、管理效率,推进管理现代化。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以信息化手段整合管理业务,实现流程重组,管理创新。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保障机制,完善安全应急预案。  

31.主动助力脱贫攻坚工程。在省政府统筹下,围绕省教育厅教育扶贫的总体部署,依托我校的优势和特色,重点实施“两联一包”定点帮扶子洲县、“双百工程”扶持宝鸡金台区的帮扶工作,实施爱心助学计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基层卫生人员技能培训,电子商务培训,特色体育项目培训,智库平台协作,社会事业协作,名师送教、大学生支教服务,助力帮扶地区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32.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完善学校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夯实综治工作队伍建设,强化舆情预警和信息报送,提升综治工作科学化水平。改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强化门禁管理和交通治理,抓好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周边环境治理以及食品卫生安全检查等工作,加强师生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全教育,维护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综治工作水平。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常宁大街888号(长安校区) 西安市高新区白沙路南段2号(高新校区) 管理员邮箱:webmaster@peihua.cn 版权所有©西安培华学院 
 陕ICP备090123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