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信息公开网

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质量信息 >> 课程建设 >> 正文



《西安培华学院关于深化应用型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院教发〔2019〕39号)
日期: 2019-12-13      信息来源:      点击数:

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2014-2020年)(试行)》的通知、《西安培华学院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5-2020年)》等文件要求,深化应用型课程改革,将课程改革作为“课堂革命”的主阵地,打造培华“金课”,不断提高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1.应用型课程泛指可以有效支撑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各类课程。课程包括定位、设计、实施和评价四要素,课程定位应体现服务专业培养目标的契合度,课程设计应体现“双基双技”与实践的融合度,课程实施应体现“教、学、做”合一的紧密度,课程评价应体现应用能力在实践中的表现度。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应用型课程改革是体现我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和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为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2.指导思想。贯彻落实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及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市场需求、职业需求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体系为主体,以应用型课程改革为抓手,强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育人,全面提高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

3.基本思路。

应用型课程改革是学校转型发展中的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程,需要在学校、专业和课程层面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改革。

——学校层面。完善制度建设并提供政策保障,加强校企合作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

——专业层面。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训课程;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

——课程层面。要求课程定位体现服务专业培养目标的契合度;课程设计体现基本概念、基础理论、通用技能、专业技能与实践的融合度;课程实施体现“教、学、做”合一的紧密度;课程评价体现应用能力在实践中的表现度。

三、建设目标

4.应用型课程改革工作的建设目标将按核心课、专业课、基础课分层次、分阶段实施。在3年内实现应用型课程的专业全覆盖,应用型示范课、慕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资源达到一定规模。

——到2020年,全校工科、医学、艺术类专业开展应用型课程改革的课程占专业课门数70%以上,其他各类专业开展应用型课程改革的课程占专业课门数60%以上。建设校级应用型示范课50门左右,院级应用型示范课100门左右;建设校级慕课 15门左右;培育省级及以上在线开放课程1-2门;

——到2021年,全校工科、医学、艺术类专业开展应用型课程改革的课程占专业课门数80%以上,其他各类专业开展应用型课程改革的课程占专业课门数70%以上。校级应用型示范课达到80门左右,院级应用型示范课达到160门左右;校级慕课达到25门左右;申报省级及以上在线开放课程 1-2 门;

——到2022年,应用型课程改革在全校各专业基本实现全覆盖,校级应用型示范课达到100门左右,院级应用型示范课达到200门左右;校级慕课达到30门左右;建设省级及以上在线开放课程1-2门;成为全国应用型课程改革示范院校,形成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形成具有示范性的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应用型课程超市”,可面向校内外师生提供选课、授课等服务。

四、主要任务

5.转变培养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因材施教”,注重“知行合一”,突出职业需求导向、知识应用为本、实践能力为重的理念,注重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从“单纯传授知识”向“强化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与转变。

6.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将工学结合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建立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的对接认证机制,积极推行“1+X”证书制度,将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获取纳入学分管理,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中,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

7.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各专业的实训实习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比例30%以上,学生参加实训实习的时间累计达到一年。

8.建立“工作任务课程化”的真实任务驱动课程教学改革机制。应用型课程应率先实现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开展教学活动,到2020年实现专业课程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教学的覆盖率达到100%,主干专业课程用人单位的参与率达到100%。

9.建立“教学任务工作化”的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机制。各专业要加强集中实践平台课程执行的有效度,将教学任务与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将理论课程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在真实工作环境中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开展实践教学。

10.建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应用型课程开发改革机制。加快实现对具备改革条件的应用型课程知识体系进行解构与重构,构建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具备“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行动策略的课程结构,开发既有“双基”(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又有“双技”(通用技能、专业技能),适用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11.优化课程体系。按照OBE成果导向的理念进行课程体系设计,依据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构建相应课程群,从传统课程中注重学科理论知识的纵向发展转变为注重学科技术知识的横向集成,侧重于“应用能力导向的课程”、“实践取向的课程”、“创新取向的课程”、“跨学科取向的课程”建设,以应用为目标,将实践贯穿始终。通过问题的解决,实现教与学的创新。

12.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OBE理念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修订,明确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四要素,课程目标应体现出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开课前依据课程大纲编写《开课说明》,向学生明确“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考什么、怎么考”等问题。

13.明确课程要素。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体现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符合培养学生发展能力的要求;课程设计要根据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流程,依据能力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基于体认导向激发学习兴趣;课程实施要依据“学情”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以“任务”为载体、教学过程体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要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综合性运用传统课堂、翻转课堂、跨界课堂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程评价应多角度、多元性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课程实施效果要具有一定统计意义,达到整体教学效果良好的水平。

14.打造应用型“金课”。基于学校的“金课工程”,将应用型课程改革的理念、方法与内容贯穿到线下“金课”、线上线下混合“金课”等各类“金课”之中,建设一批具有“应用型”特色的优秀课程。

五、配套政策与保障措施

15.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根据应用型课程建设的需要加大实验实训室及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完善实验实训条件的配套及保障。加强实验室开放与共享,保障学生有质量的实习实训需求。

16.完善“六个一工程”,强化行业企业对应用型课程改革的指导。加快推进“一系(专业)一企一所一学会一协会一社团”的建设与应用型课程改革的对接工作,积极吸收行业专家对应用型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指导,深度参与应用型课程改革全过程。

17.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力争“十三五”期间,“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企业、行业专家或技术骨干人才参与学校教学活动比例达到80%以上,确保更多的优质教师资源参与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实施。

18.加强应用型课程团队建设。建立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课程负责人制,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培养青年教师,建立应用型课程团队。加强开展课程教学研究活动,根据社情与学情的需要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与教学方法。

19.加强信息技术素养,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对微课、SPOC、慕课等在线资源的建设水平,鼓励教师广泛使用计算机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实时教育等技术,拓展应用型课程的表现形式与应用范围。

20.加大政策激励措施。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薪酬体系、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相应制度改革,鼓励教师积极投身于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工作。

21.项目推动,经费支持。启动校、院两级应用型示范课的立项与建设工作,学校给予校级应用型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不少于10000元/项的经费支持,校级应用型示范课程教学工作量给予1.3倍的课时系数体现。

22.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继续推进我校“应用型特色课程评比大赛”及全国“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说课比赛”等教学赛事活动,鼓励全员参与,并给予获奖教师一定奖励。

23.健全课程评价制度。依据《西安培华学院应用型课程评价标准(试行)》(见附表),完善应用型课程评价体系。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为核心,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课程评价机制。充分利用“麦可思质量评价系统”,邀请企业、用人单位等机构对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调查、满意度评价及质量评估。

24.凝练成果,重在应用。总结并凝练应用型课程改革方面的成果与经验,培育省级教改项目与省级教学成果奖;依托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促进课程间、院系间、院校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推动学校应用型课程改革并取得更大的社会效应。

25.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有效推进。应用型课程改革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核心工作,学校实行应用型课程建设校、院、课程组三级负责制,各教学单位应根据专业建设实际制订应用型课程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以应用型课程改革为抓手,突出专业和人才培养特色,体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需要,促进学校转型发展。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常宁大街888号(长安校区) 西安市高新区白沙路南段2号(高新校区) 管理员邮箱:webmaster@peihua.cn 版权所有©西安培华学院 
 陕ICP备090123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