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O六年四月的一天,我接到姜维之校长的一个电话,要我到校见他。我没有迟缓,立即奔赴培华学院晋见老校长。
校长说:“你在市上工作时间长,认识的人多,我想请你到校工作,我给你配车,配办公室,我给你……”等等。
我说:“姜校长,我是你的学生,你叫我干啥我就干啥,我什么都不要,只要我能胜任,争取干好。”
于是我就到校工作来了。
为什么姜校长召唤学生不怠慢呢?
这要从我进培华财校学习说起。
我是农村出来的穷孩子,一九五一年在原籍高小毕业后,来到西安,因为父亲在西安一家商行当店员,我要考中学,父亲说“掏钱的学校你甭去,不掏钱的学校你随便考。”没有办法,我只能在父亲的店里一边劳动混饭吃,一边留心西安中等学校“招生简章”。半年过去了,才见到培华财经学校招生简章说:具有同等学力者,不收学费,管吃,管住,培养财会人才,……等。我二话没说立即报名,一举考中,到了秋季开学,我就来到培华上学了。
农村孩子,没见过世面,宽敞的校园,标准的教室,管理又很规范,叫人耳目一新。课程设置不但有中学文化课,更让人新鲜的是大专课本,“会计学教程”、“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统计学原理”、“经济核算”、“政治经济学”等,使人进入高等知识殿堂叫人越来越有劲头,三年学下来使自己的知识大有长进,人生跨入新的领域。
还有学校老师,校长,尤其是姜维之校长那样文质彬彬,那样严谨的治学精神,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每日早操过后,学生都在操场听校长训话,姜维之副校长有板有眼的深入浅出的讲话总叫学生爱听。一次一位学生丢了东西,疑为某生偷窃,姜校长说“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自己做错了的事改正了就好,把东西还给人家就是了,自己也去掉了思想负担不更好吗?”后来那位同学真的把东西还给了人家。
那时姜维之校长才二十五岁,没有年轻人容易暴怒的性格,他那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育家品德已显露出来。
我是在市财校入的团入的党,培华财校,西安市财校对我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对我做人做事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九五五年秋毕业的我,虽然没有做过一天的财会工作,但财校交给我的财经理论,政治经济理论,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辩证唯物主义,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和我的同学们都一样,培华财校姜维之校长等老师给予我们的恩惠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虽然已隔几十年,我和姜校长天各一方,未能睦面,粉碎四人帮以后,老校长记着学生,学生记着老师。我在市政府办公厅任市长秘书、城建处长,老校长找过我办事,我也不断的拜会过校长。老校长还关心我的家庭、婚姻,经常询问,令人感佩。
老校长啊,学生永远怀念您!
我的文章开头说的老校长找我到校上班事,那天,天气尘沙飞扬,我即时赶到学校。为此,我写了一首诗,做为结尾。
母校召唤
大风起兮尘飞扬,
母校召唤兮赶路忙。
校长面晤兮重感情,
托付重任兮吾承当。
师生情,
忆往常。
开新境,
培华红。
(本文作者王健鹏,原西安市市容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