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已经11年了。从97年拿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自己就同培华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上学到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这份缘份已经延续11年了,自己也从昔日的一名培华学子成为了一名培华教育工作者,回首往事,点点滴滴,至今仍历历在目。此时此刻,恰逢母校建校80周年,作为一名培华人,我为母校的今天倍感骄傲,伴随着母校的蓬勃发展,自己也在这11年的人生道路上,在点点滴滴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至今还清楚地记得1997年9月来学校报到时的情形,那个时候,学校还只有高新一个校区,学校的老师也不是很多,学生不多而且都是清一色的女生,当时心中既充满了好奇,又不免有些陌生感。但很快地,老师们的和蔼可亲、同学们的友好相处,使自己很快便融入到了培华这个大家庭中。在随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每每看到学校的一点点变化,心中都会有充满兴奋和期待。从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到搬迁新校区;从顺利通过高职高专评估到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从上学时在校生仅有几百人到现在在校生达3万多人,现代化的综合教学楼、公寓楼拔地而起,餐厅、洗浴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校医院。在这11年中,透过这一点一滴的变化,使我深深感受到了母校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无论在上学还是工作,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不仅是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母校教我懂得了如何去做一名“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新时代女性。还记得在上学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地听到许多老教授很感慨地告诉我们,他们更喜欢在培华带课,在他们眼里,培华有非常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华学生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勤奋刻苦、踏实质朴、自强自立。这一点,在我从事就业工作后更是感同身受,毕业生队伍从原来的每年几百人壮大到了现在的五千多人,在每一届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中,培华学子的这种优秀品质普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现在,培华毕业生已是遍布全国各地,不少毕业生都成为了企业的业务骨干和行业精英。可以说,母校今天的蓬勃发展和桃李满天下,正是一种不骄不躁、坚韧不拔、脚踏实地、自强自立的培华精神的最大体现。
伴随着母校的发展,我也在留校后8年的工作中不断地成长,不断进步。从事就业工作已经7年了,记得在刚接触这项工作时,也不可避免地遇到过许多具体的问题,比如如何举办校园招聘会,如何制作毕业生就业计划,如何开具报到证、介绍信等等。随着这几年工作的不断深入,又有一些新的问题摆在了面前,比如如何有效地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帮助毕业生做好自身定位,并以积极的心态和措施来应对就业压力,如何进一步提高工作实效,最大程度地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做好服务工作。每当在这个时候,学院领导、处长都会给我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在工作上给予了耐心的指导,同事们也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帮助,最终,在与大家的共同协作下,圆满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工作任务,并努力做到了“让用人单位满意、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
人常说“国有国魂、军有军魂”,而对于培华而言,同样有她的“校魂”,由此便想到了“自强不息、开拓进取”这八个字,我想这应该就是培华精神的概括吧。作为一名昔日的培华学子,作为一名现在的培华教育工作者,深深感到自己不仅要践行培华精神,更肩负着传承培华精神的重任。所以,无论是作为一名辅导员,还是作为一名就业工作者,我都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要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件事情,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这份教育工作。当每次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重拾信心,看到他们眼光中的豁然开朗,看到他们流露出的快乐和感激时,心中感到无限欣慰。也正是如此,才体会到了教书育人的意义,体会到了“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深刻含义,更体会到了从事这份工作所带来的快乐。沉浸在这种快乐之中,我也在教育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成长。此时,面对着母校的蓬勃发展,面对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心中唯有无尽的骄傲和感激。感谢母校多年来对我的培养,使我懂得并继承了“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培华精神,感谢领导对我的关心和帮助,给了我一个发展的平台,感谢同事们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使我身处在一个团结、风正、心齐、务实的团队之中。正是如此,才使得我在思想上不断成熟,工作上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愿母校的明天更美好,培华精神代代相传!
(本文作者王琳,西安培华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