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官网首页 > 美育课程 > 美育大讲堂 > 正文
美育大讲堂

"丝路音乐文化'基因'唤醒与新西域想象"——艺术教育中心第二期“美育大讲堂”顺利举行

日期 : 2018-05-29 点击数: 来源:艺术教育中心

为落实高校美育教学要求,提升我校大学生艺术素养,2018年5月28日,我校邀请了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西安音乐学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奖评委、国务院学位办评审专家、著名音乐学家罗艺峰教授在国学馆为我校师生作主题为《丝路音乐文化“基因”唤醒与新西域想象》的讲座。本次美育课堂由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刘荣弟教授主持。

讲座中,罗艺峰教授立论于文化基因理论和文化想象理论,探视丝绸之路上音乐文化基因的产生、传递和唤醒,展示当下的新西域想象图景。

“什么叫做文化基因?什么是文化想象?罗艺峰教授提出了两个问题供与会人员思考。他指出,文化基因(“觅母”meme)是指文化进化传承的复制基因,“觅母”理论认为文化基因具有自我复制的特性,体现为从文化、文明到文脉的形成与传承。而文化想象则是历史过程,也是文化创造的动力,更是文化构成的基本成分。他认为,“一带一路”这个短语是新时期中国的文化基因,它唤醒了丝绸之路历史上有深刻意义的音乐文化创造基因,带来了巨大的文化生产动力,创造了一幅幅音乐化的新西域想象图景。

罗艺峰教授随后就我国丝路音乐史上四个重要文化基因:西王母传说、摩诃兜勒曲、西凉乐和龟兹乐进行了系统地梳理与介绍。他指出,西王母传说带来了西向开拓意识,摩诃兜勒曲开启了文化融合的丝路音乐传奇,西凉乐在传承中展现了文化创造的效果,而古代新疆发达音乐的代表龟兹乐则产生了重大的文化酵母功能。谈完丝路音乐史上的四大文化基因,罗艺峰教授继续提出了丝路意识形态的问题。他认为,过去中国的丝路意识形态一直是“内中华而外夷狄”的中原中心主义,丝路往往被视作文化输入的渠道。

罗艺峰教授表示,文化是双向传输的。在当代,应该具有现代丝路意识形态,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一种“新西域想象”。当代新疆题材和丝路题材的音乐创造正是这种意识形态下新西域想象的成果,在现代中国文化建设中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他最后强调,在建立现代西域想象的过程中,“一带一路”这个短语将作为新的文化基因,形成新的文化内涵,展示未来的新西域与新想象。

讲座最后,罗艺峰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互动交流,现场氛围热烈活跃,掌声源源不断。罗老师在讲座中拓展了同学们的思路,增长了见识,使同学的音乐文化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