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为“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
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博物馆在传统文化交流与互鉴中的作用,弘扬“传承华夏文明之神韵,播撒人文精神之气象”的琴文化精神,6月13日晚19:00,由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博物馆中国琴学研究室与西安培华学院艺术教育中心联合主办的“把遗产交给未来古琴交流会”在西安培华学院维之图书馆报告厅顺利举办。西安培华学院校长李映方,女子学院副院长班理、艺术教育中心全体教师以及智能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100余名学生参加观看了本次演出。中国琴学研究室西安培华学院实践基地教师团队以琴曲赏析的形式与大家展开了对话与交流。


演出前,西安培华学院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刘荣弟教授讲到:“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2003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物质遗产名录,今天晚上由西安音乐学院著名的青年演奏家们在这里举办“把遗产交给未来”古琴音乐会,我们特意邀请了智能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参加观看这次音乐会,同学们都是学工科的,希望今晚的音乐与科学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大胡笳》 操缦:王艺璇

《龙翔操》 操缦:寇舒

《普庵咒》 操缦:寇舒 孙葆滢 王若洋 王艺璇
音乐会在琴曲《流水》中拉开序幕。演奏家们用精湛演奏技艺为现场观众带来了唯美的视听享受。古琴曲《庄周梦蝶》古琴悠扬,厚重而深远,抚琴者似乎透过这近乎空灵般的琴声,诠释着庄周所追求的,物我无别,生死同意的独有哲思;《大胡笳》旋律跌宕多姿,苍劲有力,运指明快,繁促泛音贯穿此曲,声声入耳,回味无穷,让观众亲眼目睹了演员们的高超琴技;《广陵散》旋律激昂、慷慨,那种愤慨不屈之气的精神从琴曲中体现。《阳关三叠》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平静处如泣如诉,表达着离别的悲恻,激越处慷概激昂,给人以悲壮狂歌之感。西安音乐学院中国琴学研究室主任、艺术博物馆馆长李村教授对每一首曲目进行了深入浅出地介绍,拉近了在场观众与古琴音乐的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