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各地都举行着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而音乐作为能更加生动刻表达感情的艺术形式,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交响乐而言,吕其明的《红旗颂》无疑成为当下上演率最高、播放次数最多的作品之一。
《红旗颂》有昂扬战斗的不屈,有山花烂漫的唯美,有舒缓深情的缅怀,有胜利奋进的澎湃——作为20世纪中国交响乐的经典作品,此曲常演常新,经久不衰。12月7日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刘荣弟教授给大家带来题为“伟大的旗帜,信仰的赞歌——交响诗《红旗颂》”艺术沙龙讲座。

本次沙龙,刘教授从“红旗是我们的精神图腾”“交响诗《红旗颂》的时代背景”“七一”勋章获得者——吕其明”“信仰之颂歌”等四个方面展开为大家进行分享。
谈到“红旗是我们的精神图腾”,刘荣弟教授给我们讲述了很多关于“红旗”的历史背景,他提到“红旗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句话让在场同学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是啊!我们追随的光,是五角星的星光;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
随后,刘荣弟教授从歌曲创作背景及作曲家成长的背景两个方面展开对作品《红旗颂》进行介绍。他认为:“伟大的作品要求作曲家不仅有高超作曲技法,还要有对民间音乐的学习和体会,正是由于吕其明作曲家从小受革命精神的熏陶,才能做出《红旗颂》这首慷慨大气的乐曲。”

作为“七一”勋章的获得者,吕其明先生创作出了许多耳熟能详的乐曲,刘荣弟教授首先给大家分享了《啊!故乡》《弹起我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等作品。其次,刘教授播放了交响作品《红旗颂》,让我们感受到了交响乐的魅力,在欣赏过程中,刘荣弟教授为大家分析了乐曲的曲式结构并对整个乐曲的精神内涵进行了解读。

最后,刘教授讲到《红旗颂》这部作品从诞生之日起,它优美动听的旋律激发和感化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点燃着我们人生激情的火花,交织着社会的共鸣。让我们时刻记住:我们的幸福是来之不易的!让我们继续在红旗的引领下,奋勇向前,奏出时代的最强音!
在沙龙讲座接近尾声时,同学们纷纷开始和刘教授进行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有同学说:“这首作品听着很接地气!”刘教授表示,这部作品创作技法并不复杂,音乐语言也十分朴素,能做到“雅俗共赏”,但作品中所蕴含着对祖国真挚的热爱、对党无限的忠诚,却如此打动人心——艺术唯有“真”,才有“美”。
本期的艺术课程思政沙龙讲座到这里结束了,建党百年,重温历史,缅怀先烈!今天再次奏响这些作品,既是时代的号角,也是红色的继承。新时代呼唤我们把“红旗的种子”播撒广远,由历代文艺工作者点燃的信仰之火,需要我们永不停歇地代代相传,学习欣赏《红旗颂》,是充分挖掘宝贵的红色文化并融入艺术教育教学的实践,寻找红色音乐与学生精神建设的契合点。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欣赏这部作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地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