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业介绍 >> 本科专业 >> 正文

【本科】康复治疗学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1年05月13日 15:29 [来源]: [浏览次数]:

康复治疗学专业简介

专业介绍:

康复治疗学是临床治疗和健康管理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以及治疗技术的独特医学学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与保健、预防、临床共同组成全面医学。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因疾病、损伤和衰老而导致的各种功能障碍患者,包括急性创伤或手术后的患者、由各种慢性病所导致的功能障碍者、年老体弱者、各种残疾患者及亚健康人群。它应用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语言言语治疗(ST)以及感统治疗、心理治疗、艺术治疗和传统中医推拿按摩治疗方法,使病、伤、残、老、幼等患者已经丧失的功能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融入社会。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于202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增设。

专业学制:本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治疗技术

主要课程:临床诊断技术、临床医学导论、临床疾病概论、康复医学概论、康复功能评定学、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言语-语言治疗学、康复心理与精神康复、肌肉骨骼康复学、神经康复学、内外科疾病康复学、康复工程学、传统康复治疗学、妇女健康与康复、儿童康复学、老化与老年康复学、社区康复学、职业康复学、康复工程学等。

人才培养特色与优势:康复治疗学专业,是西安培华学院基于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为进一步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而做出的办学决策。在医学技术不断创新的今天,在大健康战略的指导下,康复治疗学正朝着国际化、标准化、智慧化、远程化、人性化和全生命周期方向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对健康的追求也日益迫切。特别是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康复治疗专业显得尤为重要。该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就业前景广阔,就业面广,发展空间大,就业待遇优越、工作环境好,工作也相对稳定。目前康复治疗人员的需求较大,相对其他医学专业比较容易就业,工资待遇基本与同年资医生持平。

我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有雄厚的医学各专业的支撑、有2+2教学模式的加持,有良好的实验室训平台以及各项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通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治疗技术学习以及医院康复专业技能的实习,毕业学生除了担任各大医院康复中心的康复治疗师,还可以在医学院校、康复辅助器具研发制造企业、各类康复医学科研院所从事康复医学和康复治疗学的教学、科研与产品研发工作,也可从事康复医学管理及设备、器具产品营销等工作。此外,毕业生还可以考取相关专业研究生进行深造。

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理学、医学检验技术、口腔医学技术、护理学、教学实验中心以及中心实验室、干细胞医学中心的雄厚师资力量百人以上,硕博占比64.1%;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4.6%;双师型教师占比17.9%。

良好的实验实训平台

医学院实验平台——医学院实验中心成立于2004年,由实验教学中心、中心实验室、法医鉴定中心三部分组成,2016年获评省级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9年获批省级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中心共建实验(训)室90余间,总面积达14000余平方米,承担全院8个本、专科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任务,确立了以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验教学理念,密切结合理论教学从基础、示教、实操三个层面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建立了教学孵育成果、科研反哺教学的产、教、研融合的应用型培养模式。

专业实训平台——我校建有康复治疗学专业综合康复实训室、传统康复实训室、心理康复实训室和大学生潜能发展(心理疏导与康复)中心,可以实施相关物理、作业、功能、语言、音乐、精神运动、心理、营养、中医针灸推拿按摩等教学与实践。后期将新建康复功能评定学、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言语-语言治疗学、感统训练实训室、运动康复学实训室、音乐与艺术康复、智慧康复工程学等实训室。

综合康复实训室一

综合康复实训室二

传统康复实训室一

传统康复实训室二

心理康复实训室一

心理康复实训室二

大学生潜能发展中心一

大学生潜能发展中心二

大学生潜能发展中心三

大学生潜能发展中心四

实习实践基地:

主要专业实习教学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康复医院,西安中医脑病医院,交大一附院大兴善寺康复院区。

其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9 8 6医院、西安交大二附属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西安市第一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西安市第五医院、西安市第九医院、陕西省康复医院、西安市红会医院、陕西省中医医院等。

专业教师:

特聘教师、专业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博士,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康复中心主任。担任全军康复与理疗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康复分会副会长,全军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和《中国疗养医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和《康复学报》编委等。曾任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西安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医养康复分会副会长;陕西省康复医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特聘教师。主任医师、教授,原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第304临床部)康复医学科主任。中国康复技术与转化发展促进会(一级学会)副会长兼智能康复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一级学会)常委兼康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副主编、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烧伤修复重建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骨质疏松分会常委、北京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康复医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军委科技委科技创新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304临床部重点培育项目十余项。

专业教师、专业负责人,专业建设与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教授,第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医学教育与研究专业硕士。曾任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健康科学中心访问学者、高级研究助理,美国北德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高级研究员,担任陕西省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曾任西安培华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带头人,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带头人,西安国瑞怡康健康管理中心高级顾问,陕西新航公共卫生研究中心高级顾问。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四医大教学成果三等将以上多项;主审、主编教材多部,主编、副主编、参编专著多部;讲授老年病康复、健康管理学、临床营养学、营养康复、社会医学等课程。

宋虎杰特聘教师、专业建设与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主任医师、教授,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院长,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专家。担任多个国家级、省级学会的主委、副主委、副会长等。致力于脑病的学术创新、技术创新、标准制订、产品研发等学术科研工作,创立多项康复治疗方法;制定多个个病种的国家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以及脑性瘫痪国际中医临床指南。发表论文98篇,SCI3篇。主编专著5部,主审教材1部,参编专著/教材2部。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3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项。研制脑病专科中药制剂20种、中医诊疗设备3种,获国家专利4项。获省、市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药促进会科技奖多项。

张正湘特聘教师、专业建设与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主任医师、教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康复医院院长,神经康复、骨关节康复、儿童康复专家。曾获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2+2”模式探讨优秀奖、儿童康复社会融合及引导式教育相结合优秀奖、音乐疗愈在康复教学与临床应用中的应用优秀奖。曾多次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家期刊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邓景元特聘教师、专业建设与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主任医师、教授,西安交大一附院康复科主任、交大一附院大兴善寺康复院区院长。擅长于中西医结合于急慢性脑血管病、颅脑损伤、脊髓损伤术后的康复,小儿脑瘫、难治性面瘫、顽固性呃逆、神经衰弱、各种骨关节病、运动性损伤、各种内科及妇科病等的康复治疗。主编多补康复医学专著。

专业教师、专业建设与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教授,生物医学工程学士、生物医学与仪器硕士、电器工程专业(细胞离子通道与信号转导方向)博士。中国康复医学会远程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德国科隆大学神经生理研究所任访问学者,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健康科学中心生理系博士后、挪威卑尔根大学博士后、美国北德州大学医学中心博士后。发表教学科研文章30多篇,SCI文章10篇,参加编写多部教材编写。曾任西京学院医学护理系教学督导、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负责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以及西京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讲授远程康复技术、医用物理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概述、医用统计学等课程。

专业教师、讲师。美国圣路易斯大学营养及医学营养学科学硕士、公共健康学硕士。中国营养学会会员、陕西省营养协会会员;《中国临床营养网》特邀编辑、陕西省保健学会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主持陕西省体育局课题《运动及膳食干预对高校学生体重控制的对比性研究》、校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基于智慧健康管理服务行业的产学研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初探》、校级课题《健康生活方式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控制的有效性研究》、参与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依托我省行业协会开展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双创教育培养新模式的探索》等;讲授营养康复学、临床营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

王晓燕专业教师、讲师、高级工程师。计算机技术硕士,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读博士。陕西省保健学会信息技术与卫生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学会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教学经验、实践经验及管理经验丰富。英国马库斯·杜·索托伊畅销著作《The Creativity Code》中译本第一译者。参与陕西省体育局课题《运动及膳食干预对高校学生体重控制的对比性研究》、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依托我省行业协会开展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双创教育培养新模式的探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基于智慧健康管理服务行业的产学研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初探》、《健康生活方式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控制的有效性研究》等;讲授计算机技术与软件、语言编程、医用可穿戴设备、智慧康复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