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思想,强党性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聚焦民生领域群众关心的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他是一位00后,是一名在读的大三医学生,也是一名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总队退伍的军人;西安市第二届志愿服务项目铜奖获得者。
今年1月6日傍晚,西安万寿南路地铁站旁,用护理学专业知识,凭着军人的果断,和“死神”抢时间、成功救助了一位突发疾病的老人——他就是“西安好人”荣誉获得者,西安培华学院的刘新同学。
今天,《党风政风热线》——崇廉尚德好家风润西安节目邀请“西安好人”、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学生刘新,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团委书记梁晶,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辅导员陈博威为我们讲述那场与时间竞速的救援故事。
寒冬街头,老人倒地昏迷,是犹豫观望还是挺身而出?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一名医学生,刘新用行动给出了答案。刘新回忆说:2025年1月6日傍晚,我在万寿南路地铁站旁偶遇一位突发疾病倒地的老人。没有丝毫犹豫,我立刻冲了上去——那时老人已经意识模糊,呼唤无应答,我一边掐人中做简单急救,一边迅速拨打110和120。寒冬腊月的风很冷,但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生命在眼前流逝。民警和救护车很快赶到,看到陪同前来的家属是位行动不便的老奶奶,我主动跟着去了医院,跑前跑后帮忙办手续,直到老人脱离危险才放心离开。5天后临近过年,我始终牵挂着老人的状况,特意上门探望,看到爷爷奶奶热情迎接、再三道谢的样子,我越发觉得,这只是我该做的事。这份果断,源于我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总队的服役经历。服役时,指导员常说“群众生命财产受危险时,要挺身而出”,军营里锤炼的严谨作风和责任担当,早已融入我的血脉。而护理专业的知识,则让我在急救时多了份底气——课堂上钻研的解剖、药理知识,实操课反复打磨的急救技能,让我能在危急时刻做出正确判断。
现在我是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大三学生,也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每周带队进社区做急救科普。从军营文书到医学生,身份在变,但“服务他人”的初心从未改变。获评“西安好人”这些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激励我前行的动力。未来,我想报考军队文职,将军旅经历与护理专业结合,继续在守护生命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梁晶:他的事迹
是医学院育人理念的生动写照
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团委书记梁晶说:刘新的事迹让我既欣慰又自豪。他不是一时冲动的“偶然”,而是长期践行“精诚唯一,至真至善”院训的“必然”——在学院多年的培养中,我们始终坚持“专业+实践”的育人模式,连续8年开展急救知识竞赛,推送学生参与各级护理技能大赛,就是希望每一位医学生都能把知识转化为救人的能力。
刘新事迹传开后,我们通过院系公众号、班级主题班会、公寓社区分享会等多渠道宣传,还将他评选为“最美医学生”,让榜样走进学生身边。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我们设计了差异化的学习方向:引导文科生用文字传递社会责任,鼓励理科生聚焦专业应用,为退伍学子搭建“退伍不褪色”分享平台。如今,越来越多学生主动报名志愿服务,形成了“榜样在前,行动紧跟”的良好氛围。
未来,学院会继续深化医疗健康志愿服务育人品牌,拓展社区服务、应急救援等实践项目,建立优秀学子榜样库,让更多医学生谨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陈博威:他的靠谱与担当
藏在每一件小事里
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辅导员陈博威说:作为刘新的辅导员,我见证了他从入学到成长为“西安好人”的全过程。在我眼里,他是个踏实、真诚、有担当的小伙子:课堂上永远坐在前排,笔记细致认真,遇到难题主动请教;生活中,有同学感染诺如病毒,他连续半个月风雨无阻地送饭、送课、帮忙取快递;集体活动中,他总是主动报名、精心筹备,推动学业帮扶计划分享会的方案详实落地,赢得全班认可。
刘新的军旅经历让他比同龄人多了份自律和坚毅,而他的善良则体现在细节里——救人后不张扬,只悄悄告诉家人和我;面对荣誉,他腼腆地说“只是做了该做的事”。他的事迹在年级里掀起了正能量热潮,志愿服务报名人数大幅增加,同学间互帮互助的氛围也更浓厚了。
作为辅导员,我把刘新的事迹作为育人契机,组织主题分享会让他谈经历、说感悟,引导学生将榜样力量转化为实际行动。我相信,在他的带动下,会有更多学生明白:担当不必惊天动地,善良可以融入日常,只要坚守初心、脚踏实地,每个人都能成为传递温暖的“正能量”。
主持人王雯:回顾刚才的对话,我们仿佛跟着刘新同学走过了三段特别的旅程:在万寿南路地铁站旁,见证他用急救知识救护生命的果敢;回顾他作为军营文书的往昔,读懂他作为‘四有’士兵身上的严谨与责任;在医学院的课堂里,见证他对‘精诚为医’的坚守与憧憬。而陈博威老师口中他“靠谱、热心”的日常,培华学子践行的“让正能量进校园”行动,更让我们明白:正能量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它藏在每一次挺身而出的果断里,藏在每一次认真学习的坚持里,也藏在每一个普通人对善良的选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