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行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创作人才需求愈发迫切的当下,如何让专业教育与价值观培养同频共振,成为艺术类专业教学的重要课题。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导演基础》课程以“家国情怀”为核心,通过创新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深度融入导演艺术培养全过程,探索出一条艺术类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特色路径,为培养德艺双馨的影视人才提供了可借鉴的示范经验。

课程组组长房宁老师荣获“课程思政教学能手”荣誉称号
《导演基础》课程聚焦“导演构思中的立意选择”教学重点,创造性提出“家国情怀”视阈下的导演思维培养模式。课程通过解析《我和我的祖国》《流浪地球》等经典影片的视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导演如何借助镜头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狂飙》《满江红》等作品为案例,探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理念在当代创作中的现代表达。这种“以艺载道”的设计,让艺术技法传授与价值观塑造自然融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思想认知。
课程构建起“认知-情感-实践”三维育人体系,层层递进实现育人目标。在认知层面,通过系统的理论讲授,解析导演构思中“立意”的核心地位,强调“作品高度取决于思想高度”,帮助学生建立对创作立意的深刻认知;在情感层面,以优秀影视作品为切入点,运用音乐共情、场景沉浸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家国情怀;在实践层面,引导学生将“家国情怀”“传统文化”等主题融入热门话题创作,如结合乡村振兴、非遗传承等现实议题开展短片创作,让价值观在实践中实现创造性转化。课程教师团队还带领学生深入创作一线,通过实地拍摄、现场指导,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导演基础》教师团队带领学生展开创作
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的创作能力与思想深度显著提升。在专业分析中,学生能精准把握《满江红》等影片“小人物见大时代”的导演立意,对作品思想内涵的解读能力明显增强。实践创作中,一批以现实主题为核心的学生作品涌现,其中《长安・常安》《天降大任》等短片先后在“中国梦・青年影像盛典”等国家级赛事中获奖——《长安・常安》聚焦传统文化传承,《天降大任》关注青年责任担当,均体现出鲜明的价值导向。
与此同时,学生逐渐形成“导演是价值观传播者”的职业认知,在创作中主动融入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从“学技法”向“传精神”转变,实现了专业能力与思想境界的双重提升。


学生团队获奖证书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代表谢馥鞠(右二)上台领奖
《导演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为艺术类专业课程提供了可借鉴的融合路径。课程团队围绕专业与思政的结合点深入研究,以“视听语言”为载体,将“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等元素转化为具体的导演技法要求;创新建立“艺术性+思想性”双维度考核机制,将“立意高度”“价值观表达”纳入作品评分标准,形成“经典案例浸润—创作实践内化—反思评价提升”的教学闭环。
这种以艺术为媒介、以育人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壁垒,为培养“肩头有责任、镜头有温度”的新时代影视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其他艺术类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了示范性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