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我校评估整改,迎接陕西省高校巡视诊断,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开端年。教学工作要围绕评估整改和建设工作,“巡视诊断”迎评工作,扎实做好教学运行、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工作。
一、做好常规教学运行管理工作,着力开展教学基本建设
(一)做好教学基本文件建设
1.教学日历和教案编写。教学日历和教案编写要严格遵守规范,体现教改要求,体现科学的教学设计思路。
2.重视多媒体的设计,提升多媒体课件对课堂教学效果的体现度,提高设计水平。
3.重视案例库建设。新的教学大纲确定后,各个专业的核心课程,全校公共课要积极开展案例库建设,各学院要统一安排学科平台课程的案例库建设。
(二)做好教学基层组织建设与服务
1.做好人文学院与艺术学院分离后的教学稳定工作。
2.二级院部要做好系(教研室)的工作指导,要求系(教研室)在检查指导教师教案、教学日历、作业批改、命题、试卷批阅、教学研究等方面,把工作做实,做出成效。
3.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在进一步强化课堂巡查的同时,通过听课、评课、检查作业布置情况、检查过程性考核情况等形式,强化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监督与指导。
4. 在年终考评中体现教学任务落实情况效果评估。对各项任务负责人的工作绩效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通报工作进展与效果,并纳入年终考核。
5.实施教学管理目标考核制度。学校将制定新的教学单位管理目标考核制度,年终实施全面考核。
6.改进公共选修课的管理。制定新的选修课管理办法,将选修课备课、考核、成绩管理,课堂教学纳入常规管理,与必修课一样管理。
(三)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设
1、建立完善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
近年来,我校质量标准建设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没有形成校院两级有机衔接、覆盖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2014年校级质量标准建设重点是专项评估质量标准建设,使各种质量标准之间,以及质量标准与学校保障条件和奖惩机制之间相互匹配;二级学院的建设重点是执行和实施层面的质量标准建设,如教学日历制定和审核制度、教案检查制度、毕业论文(设计)拟题、审定规定等。
2、加强各主要教学环节和教学管理过程的质量监控。
校院两级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重大和一般两个方面对各个教学环节实行全覆盖、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同时,切实实行教学责任事故追究制度。
校级层面的质量监控在继续做好院部教学管理目标考核、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试卷评估、毕业论文(设计)评估、各学期的三大检查的同时,积极探索课程质量评估、质量工程项目评估、教学管理环节质量监控等。
二级院(部)质量监控的重点是:
1.强化课前准备质量监控,包括教师教学计划(教学日历)审定、课堂教学方案(体现在教案中)设计的审定、课件设计的审定等。
2.强化自主考试及考试中的命题阅卷、试卷分析、过程性考核质量监控。
3.强化毕业论文命题、指导过程及评阅、答辩等环节的质量监控。
4.加强实验实训课程内容设置及教学运行质量监控。
5.强化、细化并做实教师的学年度教学质量考核。2014年底,教师考核要实行新的考核标准,考核的重点是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教学效果、教学科研成果、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二、群策群力精心准备,做好“巡视诊断”迎评检查工作
(一)完成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根据专家组意见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做好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的制订。抓住调研、讨论、论证、审批等几个重要环节的工作,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和二级学院在此项工作的作用,加强工作过程管理,实施过程质量监控。
人才培养方案再次修订后,一系列教学基本文件都须重新修订。
(二)做好2014届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1.根据有关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修改部分毕业论文(设计)规定,使质量标准更科学合理,更符合实际。
2.校院两级共同抓好命题、开题、指导、评阅、答辩等重点环节的管理。最大限度减少题目空、大现象;杜绝评阅中评语脱离实际、千篇一律现象。
3.实施论文造假检索。由二级学院负责,在答辩前统一在图书馆进行检索,学校按学号抽样复查。
4.进行中期检查和专项评估工作,强化质量监控,力争在题目、评阅等几个重点方面质量有明显改善。
(三)做好试卷整改工作
1.强化命题环节管理,确保与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一致性;提高命题质量,准确把握好命题难度,保证不出现大面积不及格和优秀率过高现象。
2.强化阅卷的规范性和阅卷过程管理,重点做好阅卷中的试卷分析、成绩合计。
3.出台规定对于过程性成绩虚高现象进行限制,加强过程考核的规范性。
4.每学期开展试卷专项评估。院(部)首先应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学校将进行试卷评估,对评估查处的问题按照教学事故处理。
(四)努力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1.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方法陈旧、多媒体运用不规范、教学状态不好等突出问题,出台相关制度加以引导;二级院(部)要把课堂管理作为教学管理的第一要务抓好落实和质量监控。
2.二级院(部)要通过公开课、示范课等方式加强青年教师、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升。扎实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度。
3.有效实施教师教学质量考评制度。
三、转变观念强力推进,做好应用技术转型工作
(一)更新观念,制定理念转型工作方案与实行计划
围绕“怎样办好应用型技术大学、怎样培养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等核心问题,学校上下应统一思想,更新观念,破除传统教育思想桎梏。
1、积极组织,制定二级学院、各系部应用技术理念转型、专业建设方案。在《西安培华学院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与《西安培华学院中期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基础上,积极领会文件精神,深入调研,9月底前完成二级学院“中期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撰写。
2、开展教学管理软件平台调查、研发与建设工作。计划于8月底进行教学管理软件平台调研活动,广泛征集改进意见和建议。升级、改造现有平台,积极推进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遵循规律,探索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新路径
1、思考构建“产学研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和路径,做好专业群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切实做好应用导向的基础调研工作。
2、积极思考,如何推进教学内容更新,如何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如何做到“学校教的要适应市场要的”。
3、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如何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开展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仿真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何做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的调研工作;如何进行微课程建设、混合式慕课(Hybrid MOOCs)、反转课堂等教学改革。
4、在学习评价与考核方式上,如何推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变末端考核为过程考核;变封闭考核为开放考核;变学校考核为校企共同考核;如何开展“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四创”教育,如何把“四创”教育贯穿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全过程。
5、如何按照“企业命题、双师指导、协同完成、市场检验”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如何推行毕业生设计、研发、制作、调研性论文和设计的实题性;如何推进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合作创新。
(三)紧扣陕西主导产业增设新专业,建立校企合作新模式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初步构建管理经营类、信息技术类、土木建筑类、文化艺术类、社会服务类(服务于老龄化社会的医护、公益性社会组织)等五个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集群,实现学校的专业链与地方行业产业链的初步集群对接,不断提升学校专业与地方产业的符合度、依存度、共享度,进而提高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社会满意度,创新校企合作开放办学模式。
(四)深入研究,认真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建设
1.完善本科教学工程和教学改革工程政策与制度。
围绕学校应用技术转型发展这一核心,制订、修订和完善相关的质量标准和制度,使各项工程建设和改革有章可循;重新调整各项工程建设经费标准,使制度之间相互匹配,相互衔接,更符合工程建设项目实际需要;建立省级项目和校级重大项目的申报激励制度,以保证省级项目申报质量和数量;同时修订和完善教学成果奖评选办法,修订教学赛事奖励办法,修订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奖励办法,使奖励制度更加体现激励原则与公平、公正原则。
2.继续抓好省级项目的培育和申报。
各二级学院要重视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申报,有条件的课程负责人,特别是公共课、做好申报前期的准备工作。二级学院要积极帮助项目负责人谋划好项目建设的内容,审改申报书,确保申报项目质量。继续重点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培育与申报,对于今年获得国家级项目的单位和指导教师,学校将予以重奖。
3.积极推进在建省级本科教学工程和重大校级项目建设。
学校将对立项满一年的省级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于项目成效不显著,或完成建设任务相差甚远的项目负责人,将要采取惩戒措施。
4、改进教学改革试点课程试点办法,项目申报从严审核立项,重在实效,大幅提高经费支持额度。
5、重点支持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和子项目的建设。
教 务 处
二〇一四年八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