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西安培华学院女子学院暑期“三下乡”星光逐梦实践队的志愿者带着安康市汉阴县平梁镇儿童关心中心的孩子们开展了由真爱梦想基金会牵手指导的儿童素养课程——《家乡与社区》。
01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城市的快速扩张和现代文明的迅猛发展对丰富多元的乡土文化造成一定冲击,随之而来的是地方特色、乡土归属感的丧失和文化的盲从 ,《家乡与社区》的课程打开了小朋友们与人、自然、生活的联结,形成更丰富的世界认知的绝佳教育场域。让小朋友们知家乡、爱家乡,做新时代追梦人。


“家”是什么呢?“乡”又指的是哪里?“社区”是什么?“从家里出去,我们通常会去到哪里呢?”“学校!”伴随着一个个互动问题,我们正式开始了本节素养课程。志愿者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绘本故事——“荷花镇的早市”,引发了孩子们的共鸣。“我们平梁镇也有早市!”“早市可热闹了,我每天上学经过时都会有很多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

通过志愿者分享“荷花镇”的绘本故事,小朋友们也纷纷分享心中的“平梁镇”。小朋友说:“平梁镇村落草木苍翠茂盛、鲜花绽放含笑、田园瓜果飘香....”。是啊!走进平梁镇,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在这片绿水青山间释放出无限活力!

家就是居住的地方,乡就是一个地方的统称。家乡,是指自己小时候生长的地方或祖籍;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家乡与社区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小朋友们说汉阴县平梁镇是他们从小待到大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家乡。汉阴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有“三沈故里 人文汉阴”美誉。小朋友们说,享誉世界的国学大师、北大“三沈”——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昆仲是汉阴的骄傲 ,他们也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位向他们一样伟大的人。

02
随后,志愿者在教小朋友们做明信片。明信片是信的一种,因为和信封里的信相比内容是“明”的,形式类似于卡片,所以叫“明信片”。主要组成部分:卡纸、信址、邮票。在志愿者的鼓励下,小朋友积极动手,热情参与,动手制作家乡的明信片。



小朋友们又在制作“家庭树”啦!认识到自己的家庭就如同一棵树,虽然我们每一个成员都有不同的生长方向,但我们有着共同的根。孩子们通过这样一棵大树,体会到了亲情的温暖,珍惜幸福的生活!


美食是一种文化,一种气氛,一种民俗,一种色彩。在《家乡与社区》的课程中,志愿者带领着小朋友们从国外到国内,从西式到中式,从珍馐到家常,各个方面对美食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每个地方的美食代表了不同的地方特色,肠胃是一道门,美食就是钥匙,家乡的美食最能唤醒人们心底的柔软。

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发言,汉阴也有很多美食哦!“有哪些呢?”“涧池烩面片”“汉阴炕炕馍”“豆腐干”“米蒿子馍馍”等。最让大家赞不绝口的美食就是“汉阴炕炕馍”了,炕炕馍是伴随汉阴历史传承至今,深受汉阴及周边市县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小吃食品。
03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小朋友们真实地了解城乡现状、文化历史,激发探索精神,加深爱祖国、爱家乡的真挚情感,成为自信、独立自主、有担当的勇敢追梦人。最后,用手势舞表达了自己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在本次志愿活动中
志愿者们热心教学
小朋友们积极参与
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
在欢乐中学习
课程形式多彩
志愿初心不变
期待下次的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