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一直寻觅,却忽略了眼前的风景。其实美好都深藏在岁月中,春天的丁香,夏天的细雨,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花都是美好。为了让小朋友们感悟生活的奇妙,懂得人生的意义。在6月7日,小白鹭儿童服务站的志愿者们,就针对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展开了一场视听盛宴。
与会嘉宾

出席本次线上活动的嘉宾有:长安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赵晓薇志愿者,长安区文明办副主任杨兴军志愿者,王曲街道办副主任崔雅婷、皇甫村妇联主席刘敏。
陕西省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班理、红凤工程志愿者协会会长夏雨、小白鹭儿童服务站站长张会婷、小朱鹮儿童服务站站长王敏老师以及女子学院的四位志愿者姐姐。
小白鹭线上故事会
《公鸡和宝玉》
第一个故事是由徐婉婷带来的《公鸡和宝玉》
这篇故事告诉小朋友在买东西的时候不要盲目从众,要有自己的主见,去坚持自己喜爱的标准或原则。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是别人喜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而是我们自己需要的东西才是最珍贵的,才能为我们所珍惜,如果我们总是盲目地去追求别人喜欢的东西,那么最后你就会发现,你买回来的要么是无用的,沦为一件装饰品,放在那里,许久都不去碰它,让它蒙上了灰尘,没有实现一件东西该有的价值。

《如鱼得水》
第二个故事是由罗望望带来的《如鱼得水》。
通过学习如鱼得水这个故事,让我们小朋友们明白了水对于鱼儿来说非常重要 就如同我们有幸遇到了一个良人一样,如虎添翼。同时呢也让小朋友们积累了成语,对于语文的学习与写作有着非常有益的作用。


《Fat cat》
紧接着是由王一婷带来的英语故事《Fat cat》。用英语去讲故事这对于我们志愿者和小朋友们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通过这次故事,我们志愿者和小朋友们磨合的非常好。让小朋友们理解了这个成语,并且还能用英语讲出来!并且还普及了一些英语的反义词,这对我们小朋友们往后的英语学习有非常大的启发和帮助。


《刻舟求剑》
第四个故事是由李欣欣带来的《刻舟求剑》
这个故事就告诉小朋友:做事做人不要死守教条,应知进退,不要墨守成规,要懂得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来处理事情。因为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最终会导致错误的判断。


《万马齐喑》
第五个故事是由马嘉淇分享的《万马齐喑》
这个寓意故事,克服了以往志愿服务活动中的童稚化问题,意义深刻。让小朋友们了解到诗人龚自珍的事例,词语“万马齐喑”的由来,学会用这个成语进行造句,积累了近义词,反义词,是一种全新的讲故事的形式,值得学习。
《车水马龙》
徐茜姐姐带来今天最后的一个故事《车水马龙》
来放松一下。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车水马龙寓意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其实际表明,新皇帝上任,马氏封太后,加上马后亲属多有功劳,可权倾朝野,看亲属门口的人来人往车来车去就说明,人不能不知适可而止,祸福相依的道理。功高盖主往往是走向覆灭的原因。通过后面的造句,让小朋友们更深刻的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寓意。


DIY手工创意
听完了六个小故事后,小朋友们或许有些视听疲劳,所以由我们的余梦瑶姐姐和闫蕊姐姐分别给我们带来美工作品《喵星人》和《纸折蜗牛》 .非常生动可爱的的喵星人跃然纸上,开动了我们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展示美丽的纸折蜗牛的同时,也让小朋友懂得了蜗牛勤劳、积极、务实,不屈不挠,锲而不舍,一步一步前进的精神。虽然蜗牛背着沉重的壳,迈出了艰难的一步,但步步走来,一步一个脚印从不放弃;虽然道路漫长,前途未卜,蜗牛却充满希望和毅力;虽然收获不多,蜗牛却要脚踏实地,认真地爬行。让小朋友在做事情时,认真而努力,不要轻言放弃。


新闻分享
随后徐茜姐姐也给小朋友们分享了最近的一则新闻。
近日,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中,俗称“海水稻”的高寒耐盐碱水稻开始试种,这是海水稻在柴达木盆地首次试种植。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针对当地自然条件,专门培育出了高原寒地海水稻,目前计划先试种100亩,为后期大面积试种提供数据样本。其实青海当地环境的恶劣远超大家的想象,说两个大家都熟悉的地名就知道了,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这几年兴起的旅游景点茶卡盐湖就在那里,可见当地的气候和土地有多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当我看到这个新闻,我是真的很激动。
我们要知道呀!青海是那是又高又冷又干旱的地方啊,自古以来别说水稻了,麦子都不太长;二是那是盐地啊,盐碱度特别高,植物都不见几根,现在种水稻了!
所以说如果这个技术成功并且普及了,不知道能帮多少人,改善多少事情,功在千秋
感谢这些为人类进步而做出巨大贡献的科研人员。


做完了美工作品,听完了三个有趣的小故事,不知不觉我们今天的活动就要接近尾声了。志愿者姐姐们给小朋友们都留下了美好的祝愿。
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小朋友们不仅学习到了成语、英语、美术,而且更清楚的明白了什么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美好品质,什么是我们该去杜绝的坏的习惯。同时让我们有了明辨是非对错的能力,也让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了平衡。
编辑:何奕宣
责编:滕国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