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正文

共筑教育新篇章丨传媒与设计学院举办期末教工综合能力提升培训 聚焦丝绸之路刺绣技艺传承

发布日期:2025-01-16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增强教师们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认知,2025年1月16日,传媒与设计学院成功举办了期末教工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第三场。本次培训的主题为《丝绸之路起点的刺绣》,特邀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徐青青教授主讲。

传媒与设计学院常务副院长徐莹、各专业带头人、系(副)主任及学院全体教工参加了培训,培训由常务副院长徐莹主持。徐院长隆重的介绍了徐青青教授,并感谢徐青青教授能在百忙之中为学院教师们带来一场精彩培训。

E0FC1

报告现场

中国的刺绣也是“母亲的花”,徐青青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刺绣艺术的历史渊源,特别是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陕西地区刺绣技艺的发展历程与独特风格。她通过生动的讲解,带领在场的教师们回顾了刺绣技艺与文化的紧密联系,以及刺绣艺术如何在文化交流中不断演变与创新。

9B35A

徐青青教授

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我国西部的平绣、铺绒绣、辫绣、钉线绣等针法,开启并传承着中国最为古老的刺绣足迹,这些技艺与四大名绣决然不同。作为起点的长安——以纳纱绣、民间刺绣为代表的绣风,保持着那特有的西部艺术语言,展现给人们的是一种豪放、纯美的文化特质。

119C63

报告现场

纳纱绣,又名穿罗绣。起源于唐宋时期,作为历史久远的传统刺绣品种,盛行于三秦地区。徐教授以绘绣结合壁画巨作《唐乐舞》为引子,讲解了纳纱绣随性的针法。这幅绘绣巨卷中,运用了300多种针法。男性衣服的针法与女性完全不同。具体的绣制方法,以基础单针系列和组合针法系列为主体,产生异常丰富的纹样肌理。单针系列多形成较具象的纹样,如:破浪文、鳞片纹、瓦片纹、葫芦纹等。组合针法也叫花针,如:雪花纹套通针、月牙纹套通针、鱼形纹套通针等。

14BAFF

绘绣结合壁画巨作《唐乐舞》

长安,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不仅磁养着这片广袤的大地,也深深地影响和感染着丝绸之路。秦人正是以其特有的地域感悟,实现了对刺绣的独到解读,在民间称之为的花儿即:绣花儿、纳花儿、挑花儿、补花儿、堆花儿、贴花儿魅力无限,传承至今。陕西民间刺绣也处处体现着三秦文化和桑人性格的地域特征。徐教授列举了庙会、万民伞、端午送五毒等案例来体现陕西民间刺绣等文化内涵。陕西民间刺绣主要发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在最为重要的生、婚、寿、葬人生礼仪的绣品中,不仅体现出人生的基本需求,更载寓着丰厚的民俗信仰,并具有一定外化民族本性的特征。

在互动环节,徐教授以一幅民间刺绣作品邀请了在场的教师们进行讨论与交流。该作品以陕西独特的人物形象为中心,搭配大量的鱼形图案,延长所用形象的自然属性。各个专业的教师以不同的学科背景对照“生、婚、寿、葬”四个主题对作品进行了多角度的阐述。

C7591

CAEFC

F9265

现场互动环节

关于对当下陕西民间刺绣的研讨,都离不开对重在保护,意在融合,力在创新的系统认知。任何时候,发掘、保护、继承,应是民俗传统的当务之急,应对挑战,实现融合,始终是让传统走进现代的必由之路,而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则是延续传统的唯一。继承和发扬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通过发掘整理、宣传交流、培养创新,既是我们不变的意愿,更是我们责任的驱使。

在培训的最后,徐莹院长对本次期末教工综合能力提升培训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对未来教学的展望。徐莹院长强调,大学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更应具备丰富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尤其是在当代高等教育的背景下,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文化认同感的关键。徐莹院长指出,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和创新的引领者。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通过跨学科的思维,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这次培训中,教师们通过深入学习和讨论刺绣技艺,进一步认识到非遗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

BE24C

培训结束后,许多教师表示,徐青青教授的讲解让他们对陕西刺绣的历史与技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如何在未来的教学中融入非遗文化有了更多的思考。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努力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姿态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此次培训活动是传媒与设计学院推动教师综合能力提升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院在加强文化传承、提升教学水平方面的积极探索。通过本次培训,教师们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并表示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将传统技艺与创新教育相结合,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在未来,传媒与设计学院将继续围绕教师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举办更多类似的培训活动,为教育事业贡献更多力量,推动文化与教育的融合发展。

徐青青,西安工程大学二级教授,教育部纺织服装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召集人、教育部学位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政协委员,服装学科带头人,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先后荣获首届中国优秀服装设计师、全国先进个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级创新能手、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中国“钱之光”教育奖、桑麻纺织科技奖、全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个人表彰奖获得者。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撰写国家级、省部级教材、专著9部。近年主持承担省、部、市级和横向科研项目35项,获奖22项。

徐青青教授作为西安工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军需研究所服装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持参与了07式新军服方案设计、新一代高新技术军服织物设计展演、全军文工团、军乐团、仪仗队新一代军服设计等项目。多次主持策划国际国内服装大型展示活动,指导师生参加各种国际国内服装设计大赛金、银、铜奖9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