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0月26日-27日,西安培华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新闻学专业2022级全体学生在梁小凤、李瑞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红色圣地——陕西省延安市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角下的《网络舆情》课程专题调研。
在习近平总书记“大兴社会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下,师生们带着求知的热情与探索的使命,走进延安,用心感受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调研第一站来到的是延安革命纪念馆。进入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承载深厚历史的革命文物,生动地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艰难困苦与辉煌荣耀。
这些文物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当年宣传工作的有力载体。师生们沉浸于大量的文献、影像资料中,跟随讲解员全面学习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领导全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事迹,同时也感慨还好有当年的那些记录者,我们才可以见微知著,再次感受曾经艰苦卓绝却又波澜壮阔的革命时代。

师生在延安革命纪念馆
参观过程中,同学们特别关注了《解放日报》在革命时期的新闻宣传工作,深入探究了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新闻是如何成为凝聚人心、指引方向的强大武器,进一步体会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真实性、群众性、党性”的核心理念,也被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深深打动。
延安革命纪念馆中的《解放日报》石刻
同学们还参观了正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出的新华社摄影展览(延安),展览中的历史照片都是岁月的见证者,捕捉了中国发展历程中的珍贵瞬间,定格了革命斗争的恢宏场面以及人民生活的细碎日常。
透过镜头,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直观体会到了新闻摄影在记录历史、传播真相中的独特作用,深深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坚定不移的信仰和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更激发了他们对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使命的深刻思考。

新华社摄影展览(延安)展出的照片
同学们表示,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索如何运用镜头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传递正能量,成为引导网络舆情向善向上的重要力量。
“延安有宝塔,巍巍高山上。”宝塔山,这座革命圣地的标志性建筑,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夜幕降临,灯光映照下的宝塔山更显庄严肃穆。同学们夜游宝塔山,沿着山路缓缓而上,登上摘星楼,俯瞰延安城的璀璨夜景,心中充满了对这片革命热土的无限热爱和敬仰。
延安市宝塔山
次日,调研队伍继续探访杨家岭革命旧址和枣园革命旧址。在杨家岭,同学们一同参观了毛泽东、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居住和办公的窑洞。
洞内简陋的陈设映入眼帘,粗糙的木桌、陈旧的油灯,仿佛在诉说着当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步入中央大礼堂,虽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气势恢宏。站在这里,同学们仿佛亲眼见证了革命先辈们在此激昂讨论、共同制定国家命运重大决策的历史瞬间。同学们还通过查阅旧址内保存的宣传活动文献、场景再现,深刻理解了革命宣传工作的艰辛与智慧。
指导老师在杨家岭革命旧址为同学解答疑惑
在枣园革命旧址,同学们被这里宁静而庄严的氛围所感染。每一间窑洞、每一块石板都承载着革命先辈们的足迹和信念。同学们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将革命精神薪火相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延安调研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新闻学子们在行走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他们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新闻学子,要始终坚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不断提升网络舆情调研与宣传工作的能力。在未来的道路上,要如同延安精神般坚韧不拔,用笔触记录时代,用镜头讲述中国故事,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光芒照亮网络空间的每一个角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师生在枣园革命旧址合影留念